案例 2005年11月8日,中美双方经过7轮的艰苦谈判,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协议规定,中国对美出口的21种纺织品产品2006年可出口数量总计达27.9亿平方米, 2007年可达31.7亿平米,2008年达 36.7亿平米,市场份额可由2004年的6.7%提高到2008年的19.8%;增长率,2006年为10%—15%,2007年为12.5%—16%,2008年为15%—17%。
自愿出口限制模型
(1).自愿出口限制对进口国的影响
自愿出口限制对进口国的影响与进口配额制的影响十分类似,它的贸易效应、价格效应、政府支出效应、社会福利效应与进口配额制完全一样,不同的是,面积c(c+e)的归属不同,它是属于出口方的。根据出口配额分配方式的不同,其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群体,分析方法与进口配额制中面积c(c十e)的分析一样。
(2).自愿出口限制对出口国的影响
自愿出口限制对出口国的经济贸易也有巨大的影响,具体分析如图7所示。图中的(a)为出口国国内的供需情况,在没有贸易的时候,该国的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点,此时国内的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达到均衡,供给 = 需求= 0J,国内价格为P。在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为P’,该国的生产在B点,产量为0J,消费在A点,消费量为OH,出口量为OJ — OH = HJ。假设这时由于进口国的压力,该国自动确定了数量Q(Q<HJ)的出口限额,那么国内市场状况就成为图中(b)所示的情况。此时,国内生产确定在N点,产量变为OL,消费确定在 M点,消费量变为 OK,国内价格为P”,出口量为 OL — OK = KL=Q。由此可以导致:
(1)贸易效应:贸易量由自由贸易状况下的出口量HJ下降到KL,即Q; (2)价格效应:国内价格由P’下降到P”;
(3)国内生产效应:国内生产量由0J下降到OL,减少了就业机会; (4)对消费者的效应: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从OH增加到OK;
(5)社会福利效应:由于价格下降,从而导致生产下降,消费者消费量增加。生产者剩余损失了a十b十c+d十e,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社会福利净损失了c + e ,d归属于出口国方面,具体分配根据出口配额的分配方式而定。
P P S A B A B P’ c e a b d P” M N E P内 E C
B D D
0 H I J Q 0 H K I L J Q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12自愿出口限制模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