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算律教案及教学反思(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5×(39-30)÷3 (185-35)÷(180÷6) 15×[(39-30)÷3] 72÷[(12+24)÷9]

(考查知识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力要求:能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722 61 16 26(说运算顺序略) B类:

2. 45 5 45 18 教材第48页“练一练”

1. 略 2. 270÷3-140÷2=20(千米) 3.722 575 1932 154 68 158 4.72 234 72 26

5.(1)(答案不唯一)6×3+2+4=24 2×6+3×4=24 (2)略 6.16 192 18 50 7.略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材第50~51页)

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3.会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件。

1.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个) 4+3=7(个) 3+4=4+3

2.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那乘法呢?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课题,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思考。】

师: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你打算怎样验证? (一)加法交换律

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左图)。 4+6=10 6+4=10

师: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加数+加数=和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4和6,和都是10;而不同点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因为4+6=10,6+4=10,所以4+6=6+4。

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 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作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

例:◆+●=●+◆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练习:根据加法交换律填数。

( )+270=270+80 400+500=( )+( ) 3. 用竖式计算 74+641。

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师:为了计算正确,我们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笔算时,要养成口头验算的习惯。

(二)乘法交换律

师:我们再来看看乘法中,是否也存在这个规律。 1. (1)每个小朋友有多少根手指?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5×2=10(根) 生2:2×5=10(根)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上面的两个算式,因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

板书:5×2=2×5

(2)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相互交流。 2.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右图) 问题:等式左边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一组等式的左右两边又有什么联系?

学生口述,教师引导。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刚才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话归纳了一下,那么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归纳: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练习:根据乘法交换律填数。

( )×713=84×( ) 119×74( )×( ) 4.学以致用。

(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3)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

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

【设计意图:互动为主,由浅入深,从加法交换律到乘法交换律的过渡,思路清晰、自然流畅。】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分别来验算加法和乘法。

【设计意图:在探索中形成知识结构】

1.在教学中,由故事《朝三暮四》引入,引发学生猜想,通过举例验证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然后又引发学生从结论进行猜想,让学生知道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

2.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结论引发猜想,学生很自然地列举了例子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在乘法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结论。结论的得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真实感悟到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A类

1.填空。

( )+56=( )+44 a+( )=b+( )

a×48=48×( ) 28×12=( )×( ) 2.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都相等吗?

b+800○800+b 270+380○380+70 12×5○20×3 16×8○8×6

(考查知识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能力要求:能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B类

3. 比比谁算得快。

25+49+75 60+58+40 50×18×2 40×12×5

(考查知识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能力要求:能利用运算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44 56 b a a 12 18 2. b+800=800+b 12×5=20×3 B类:

3. 149 158 1800 2400 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略

2. 76 45 13 28 200 296 36+47=47+36 52×23=23×52(最后两题答案不唯一)

3.1313 945 验算略 4. 不满足,举例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算律教案及教学反思(2)在线全文阅读。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运算律教案及教学反思(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93098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