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就是一句话,为了完成党委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而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预防:多年来老百姓将“预防职务犯罪,惩治贪污腐败”作为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之一。腐败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大事。腐败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波及各行各业。2001年最高院经国家批准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称做“共和国阳光工程”;省委搞了“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工程。为期三年的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一期工程中,与金融、国企、建筑、税务等八大行业与系统联合就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关键领域、环节和人员作为重点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我院在省委召开的一期工程总结大会上被授予先进集体。目前,二期工程正处在收尾阶段。
二、农村信用社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
(一)农村信用社发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是从涉案主体看,以关键岗位人员为主,基层信用社负责人涉案比例大幅上升。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大部分机构分布于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管理水平相对不高,发案率居高不下,且以会计、出纳、信贷等关键业务岗位的工作人员居多。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总结了三个“80%现象”,一是职务犯罪增多,增长率近80%;二是80%发生在基层银行;三是内外勾结案件占80%。
二是从案件性质看,套取、侵占、挪用资金,违规违法放贷等问题突出。少数人员利用岗位上的便利条件,套取、贪污、挪用存贷资金;有的在办理贷款时,或内外勾结,违法发放,或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致使一些贷款无法及时收回。原深圳宝安农村信用社联社副总经理兼沙井信用社主任邓某,在两年内,竟然侵占资金2.795亿元。
三是从作案手段看,方法不断翻新,出现了智能化作案的新动向。除了收储不入账、偷支储户存款、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等传统犯罪手法外,还利用新业务拓展、管理不到位等可乘之机,违规大额透支,非法载留、拆借资金,以及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专业化犯罪。某银行一办事处主任多次进入电脑终端修改存户余额进行贪污,该行虽多次查出帐面不平,但无法找出问题所在。最后,请生产商派电脑专家,通过生产商预设的最高密码打开电脑系统,查出了电脑被人修改的时间,才发现了该主任的犯罪行为。
(二)发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1、教育滞后。重视业务拓展,忽视教育管理,是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以及金融同业竞争的压力,往往忙于抓业务拓展,疏于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业务岗位培训,在平时教育中,也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2、管理松懈。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管理松懈,是案件多发的关键原因。虽然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从绝大多数案件情况看,“十案九违规”,多是有章不循,管理有漏洞。有的以人手少为借口,搞“相互照顾、相互帮忙”,不认真执行双人临柜、双人管库、离岗交接登记等制度,导致一人多岗、一人临岗、相互替岗和脱岗现象较为普遍。有的负责人和信贷人员信贷、出纳、会计“一手清”,为违法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还有的不认真执行贷款“三查制度”,造成信贷业务违规操作,甚至出现以贷谋利和诱发受贿等案件。河南郑州市中原农村信用合作社主管会计黄韬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利用职务便利,以预交税金和支付印花税的名义或者虚构交易,共挪用本单位资金670余万元,大部分用于炒股等营利活动,因为有投案自首和返回部分赃款的情节,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3、监督不力。制约机制脆弱,监督效率低下,是案件多发的主要原因。随着农村信用社用工制度改革,出现了临时工、合同工和正式工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情况,但对职责权利关系却未作相应调整,导致“临时(聘用)工不敢监督正式工,新职工不敢监督老职工,一般职工不敢监督负责人”的现象十分突出,监督制约形同虚设,使犯罪分子趁机作案,相关经办人员被动服从,甚至同流合污。堪称“全国最大”的哈密市城郊信用社分社金融要案,原因就是仅有4名工作人员的信用社分社,两年多的时间,“丢”了1.45亿元。被告人尉萍、王凤霞等人单独或结伙实施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对企业人员行贿、企业人员受贿的犯罪行为,造成信用社资金损失达1.45亿元,故法院判处各被告人9至2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剥夺政治权利。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技巧经验县金融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讲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