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人员和服装的消毒
当人员染毒时,可针对不同情况,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消毒。皮肤染毒时,可用防护盒内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无防护盒时,应迅速用棉花、布块、纸片、干土等将明显的毒剂液滴吸去,用肥皂水、洗衣粉水、草木灰水、碱水、清水等清洗,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擦拭染毒部位也有一定效果。眼睛染毒时,可用2%的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糜料时,对神经性毒剂用2%的小苏打水冲洗,对糜料性毒剂用1:1000的高猛酸钾水溶液冲洗,消毒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用过的棉花、布块等要埋掉或烧掉。离开染毒区后,有条件时,可利用河流、澡堂、洗消站进行全身洗消。彻底除去皮肤上残留的消毒剂及毒剂作用的生成物。洗后应更换干净衣服。伤员洗消前,伤口应包上防水绷带或塑料布。
3.对中毒人员的急救
当人员中毒后,应迅速进行急救。急救时,应先戴好防毒面具,再根据人员中毒毒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急救药物和方法。神经性毒剂中毒时,应立即注射解磷针,并进行人工呼吸;氰酸中毒时,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戍酯,并进行人工呼吸;刺激性毒剂中毒时,可用清水冲洗眼和皮肤。如出现胸疼和咳融洽难忍时,可吸抗烟剂;糜料性毒剂中毒时,主要是对染毒部位消毒处理;毕兹中毒时,轻者不用药物急救,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氢溴酸加兰他敏。
(三)人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武器又叫细菌武器,是一种用生物战剂杀伤人员、特畜毒和真菌等。由于其危害极大,且不易发现,所以,应加强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人员对生物武器的防护,除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御能力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免疫接种
有针对性进行免疫接种,增强人体的疫力,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只要接种相应的疫苗,就可防止由该种病菌引起的疾病。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2.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敌人施放生物战剂的主要方式。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主要是防止细菌通过呼吸道或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进行集体防护时,可进入有滤毒通风设备的防护工事;个人防护时,主要是使用个人防护器材。对呼吸道的防护,最好是用防毒面具,其次是用装料防毒筒、高效防尘口罩和五层以上的毛巾口罩,再其次是用防尘口罩和普通口罩。另外,用手帕、帽子、衣服等掩住口鼻也有一事实上的防护效果。对眼睛的防护可戴防毒眼镜。全身防护可穿普通衣服,但要将上衣扎在腰带内,系紧袖口、裤脚,用毛巾转住颈部,戴好帽子,尽可能将身体露出部位遮住。个人防护器材脱下后,应立即消毒。
3.对带菌昆虫的防护
对带菌昆虫的防护,主要是保护暴露的皮肤,不让昆虫叮咬。除穿防疫服外,穿普通衣服时,可采取与防气溶胶相同的方法。此外,还可戴防蚊帽,披戴浸过防虫的线网,在皮肤的暴露部位除抹的防虫油,在房屋、帐篷、坑道、掩蔽部的门窗或出入口安装纱窗、纱门或挂上用防虫油浸泡过的门帘,在入口处的墙壁、地面喷撒杀虫剂,在建筑物周围点然艾蒿、桉树叶、山胡椒、玉米须等发烟驱虫。
4.消毒处理由于生物武器的后续危害较大,对受染的人员,人员活动场所及病人居住环境,病人的痰、尿、粪便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对受染人的消毒,有条件时可进行淋浴,或用肥皂擦拭污染部位。洗消前如用消毒剂擦拭污染部位效果更好。消毒剂可根据细菌战剂中的种类选用碘酒、来苏儿、亦可用甲醛;室外地面则根据需要,对重点地区用三合二、漂白粉处理或用火烧、冲洗、通风日晒、铲除掩埋等方法。
二、个人防护器材及使用
个人防护器材主要有呼吸道防护器材、皮肤防护器材、防护盒。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面具和防护口罩。防毒面具用于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防护口罩可在无防毒面具或防毒面具换效的情况下使用。使用防护口罩时,需做浸碱或装料等加工处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写作素材国防知识:三防知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