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形式逻辑对中观四句偈的解析与探讨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以现代形式逻辑对中观四句偈的解析与探讨

摘要:本文以现代形式逻辑对一则中观四句偈进行了解读,并依般若学认识论的角度对四句认知模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形式逻辑 中观 四句 认知模式

龙树的学说主要阐释般若空观,主张一切思维所及﹑言语所表的事物皆空无自体,其在般若经思想的基础上向理论化﹑体系化前进了一步。龙树的主要立论途径以归谬论证的方式来破斥小乘和外道的主张,其主要著作为中论颂。本文所讨论的是中论颂中一首著名的被称为“无生四句”偈颂,如下所示: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中观?观因缘品》(注1)

这一则偈颂的特点是采用了四句的否定形式来论证的。所谓四句和四句否定是源于古代印度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龙树在中论颂中常常采用。 一. 四句的特点

由四句的名称,可知它由四个语句组成,即肯定语句,否定语句,肯定与否定的综合语句,及肯定与否定的同时否定语句。这四句的思想,可以说穷尽了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态度:或肯定,或否定,或部分肯定部分否定,或全部否定。例如:下面四个语句就组成了一个四句: 第一句:是A(非非A)。 第二句:非A。

第三句:亦A亦非A。 第四句:亦非A亦非非A。

二. 现代形式逻辑中的假言推理

所谓假言推理,就是指前提中有一个为假言判断,并且根据假言判断判断前后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进行的推理,它有三种形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注2)本文应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用公式表示如下:

如果p, 则q 非q ————— 所以 非p

也可用符号表示:((p → q)? ~ q)→ ~ p

三﹑对无生四句偈颂的解析

本偈颂所要破斥的观点为“诸法有实自性的生”。假定这一观点正确(如错误则讨论其无意义),那么将其表述为四句的形式为:

1)诸法是自生的;

2)诸法不是自生的(即诸法是他生的);

3)诸法亦自生亦非自生(自生+他生→共生);(即诸法是共

生的);

4)诸法亦非自生亦非非自生(非自生+非他生→无因生); (即诸法是无因生的);

此四句可表述为一个假言判断:

诸法是有实自性生的,所以其或自生,或他生,或共生,或无因生。若此假言判断为真,根据前面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公式,否定其后件,则必将否定其前件。用逻辑符号表示为:

((p → q)? ~ q)→ ~ p

上面的假言判断其后件的否定形式可用四句的否定形式表述:(相当于公式中的~ q)

1) 诸法不是自生的; 2) 诸法不是他生的; 3) 诸法不是共生的; 4) 诸法不是无因生的;

那么我们必将推论出结论(前件的否定形式,相当于~ p):诸法不是有实自性生的(即诸法是无自性而生的→无生)。

这样我们依据对方的观点推理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用逻辑推理的手段证明了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达到了破斥的目的。

上述推理过程用语言概括即为: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四﹑对四句及四句否定的认知模式的探讨

四句是古代印度人经常使用的一种思辨表达手段,是源于古代

印度的一种认知模式,它能有效表达复杂的逻辑,和辩证法。 在佛法经论中运用四句及四句否定的地方很多,如中论中这一偈颂:

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

(大正 , 30. 24a)

在大智度论中也曾引述一则表示四句的偈颂:

诸法不生不灭,非不生非不灭,亦不生灭非不生灭,亦非不生灭非非不生灭。(大正 , 25. 97 b)

例子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在佛法经论中运用四句及四句否定的地方,往往是有关佛法关键主张的地方,因此对四句及四句否定的认知模式的探讨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前面对无生四句偈颂的解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四句否定的运用,不是一句一句的否定,而是四句组合在一起否定,使辩论具有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的气势,另对手手足无措,无从反驳,只能任输。

那么为什么四句(四句否定)在辩论中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四句的组成,第一句和第二句是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平常无奇。第三句是部分肯定部分否定判断,让人感到矛盾无法接受。常常有人认为,有前两句就足够了,第四句是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组合而已。其实不然,这正反映了我们凡夫语言和思维的局限性,使我们无法认识到事物的真相。四句具有表达我们凡夫所不具有的超越性认识的作用,这也正是龙树菩萨在中论中大量运用四句来进行辩论的原因。

我们知道佛法的根本在于般若,般若有体有相有用,体就是无所得,相就是无所住,用就是无所取。佛法的真相无法用四句表达,因为其空不可得。故《大乘玄论》卷一云:“离四句,绝百非。”百非即是对于有无等一切概念,都加上非,表示否定之意。(注3)

让我们再看前面对无生四句偈的解析,将对方观点推导出的四句进行否定,也就是让我们一下子同时离开对方所执取的观点(或自生,或他生,或共生,或无因生),无所得、无所住、无所取,与般若相应,从而认识到无生的真意。也就是让我们认识到万法没有第一因,因而本不生,这也是性空缘起的法义,在这则偈颂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综上所述,通过对无生四句偈的解析,使我们认识到四句及四句否定这一特殊的认知模式,对于我们研究佛法的法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注释:

注1:见大正,30.2b.

注2:谢林平著《形式逻辑简明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pp121.

:注3:吴信如著《扶律谈禅》,中国藏学出版社,pp251.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以现代形式逻辑对中观四句偈的解析与探讨在线全文阅读。

以现代形式逻辑对中观四句偈的解析与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0475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