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11 GDW 179-2024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8 送电技术规程汇编 (一)

5. 7 耐张段长度,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 5km;两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 10km;三分裂导线及以上线路 不宜大于 20km。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在耐张段长度超出上述规定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非常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 缩短。

5. 8 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 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5. 9 与大跨越连接的输电线路,应结合大跨越的选点方案,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 气象条件

6. 1 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参考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 本风速、基本冰厚按以下重现期确定:

a) 750kV 输电线路: 50 年; b) 500kV 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 50 年; c) 110kV~330kV 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 30 年。

如沿线的气象与附录 A(标准的附录)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6. 2 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 10min 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采用极值Ⅰ型分 布模型概率统计分析。统计风速样本,应取以下高度:

a) 110kV~750kV 输电线路: 离地面 10m。

b) 各级电压大跨越: 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 10m。

6. 3 对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 区的最大基本风速,并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 10%选 用。

6. 4 110kV~330kV 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 23.5m/s;500kV~750kV 输电线路,基本风速不宜 低于 27m/s。

6. 5 设计基本冰厚一般划分成:

a) 轻冰区:10mm 及以下; b) 中冰区:大于 10mm 小于 20mm; c) 重冰区:20mm 及以上。

6. 6 确定设计基本冰厚时,应根据输电线路的重要性适当提高重要线路的荷载水平,宜将 500kV 以上 线路,城市供电的重要线路和电气化铁路供电专用线路提高一个冰厚等级,一般宜增加 5mm;对中冰区 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地线覆冰厚度应比导线增加 5mm~10mm。

6. 7 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并在初步设计文件中以单独章节对调查结果予以 论述(风灾、冰灾、雷害、污闪、地质灾害、鸟害等)。

6. 8 充分考虑特殊地形、微气象条件的影响,尽量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地区。路径必须通 过重冰区或导线易舞动地区时,应进行相应的防冰害或防舞动设计,适当提高线路的机械强度,局部易舞区段在线路建设时安装防舞装置等措施。输电线路位于河岸、湖岸、山峰

6

Q/GDW179-2008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1-8 以及山谷口等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时,其最大基本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对易覆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张 段长度,杆塔使用条件应适当留有裕度。对于相对高耸、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较易覆 冰等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的线路应加强抗冰灾害能力。

6. 9 确定大跨越基本风速,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陆上输电线路的风速统计值换算到跨越处历年大 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以上 10m 处,并增加 10%,然后考虑水面影响再增加 10%后选用。

大跨越基本风速不应低于相连接的陆上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

6. 10 大跨越基本冰厚,除无冰区外,宜较附近一般输电线路的最大基本覆冰增加 5mm。必要时对大 跨越和重冰区输电线路,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6. 11 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a) 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3℃~17℃之内,取与年平均气温值邻近的 5 的倍数值; b) 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 3℃和大于 17℃时,分别按年平均气温减少 3℃和 5℃后,取与此数邻近的 5 的倍数值。

6. 12 安装工况风速应采用 10m/s,无冰,并宜按下列要求采用同时气温:

a) 最低气温为-40℃的地区,宜采用-15℃; b) 最低气温为-20℃的地区,宜采用-10℃; c) 最低气温为-10℃的地区,宜采用-5℃; d) 最低气温为-5℃的地区,宜采用 0℃。

6. 13 雷电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宜采用 15℃,当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度处其值大于等于 35m/s 时雷 电过电压工况的风速取 15m/s,否则取 10m/s;校验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时,风速应采用无风,且无 冰。

6. 14 操作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可采用年平均气温,风速取基本风速折算到导线平均高度处值的 50%,但 不宜低于 15m/s,且无冰。

6. 15 带电作业工况的风速可采用 10m/s,气温可采用 15℃,且无冰。 7 导线和地线

7. 1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宜按照系统需要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按系统输送容量,结合不同 导线的材料进行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7. 2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要求。海拔不超过 1000m地区,采用现行国标中钢芯铝绞线外径不小于表 1 所列数值,可不必验算电晕。

表 1 可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海拔不超过 1000m)

杆称电压 kV 110 220 330 500 750 导线外径 9.6 21.6 33.6 2321.6 2336.24 3326.82 4321.6 4336.9 5330.20 6325.50 7

1-8 送电技术规程汇编 (一) mm 3317.1 7. 3 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其允许最大输送电流与陆上线路相配合,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7. 4 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 20m 处,80%时间,80%置信度,频率 0.5MHz 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 不应超过表 2 的规定。

表 2 无线电干扰限值

标称电压 kV 限值 dB(μv/m) 46 53 55 55~58 110 220~330 500 750 7. 5 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 20m 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不应超过表 3 的规定。

表 3 可听噪声限值

标称电压 kV 限值 dB(A) 110~500 750 55 55~58 7. 6 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一般采用+70℃,必要时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9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100℃),或经试验决定;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采用0.5m/s(大跨越采用 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 0.1W/cm2。

7. 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25。地线 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Tmax——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

Tp ——导、地线的额定抗拉力,N; Kc——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架设在滑动线夹上的导、地线,还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张力。

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导线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 70%。导线 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 77%。 7. 8 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若有通信要求,应选用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验算短路热稳定时,地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 采用+20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300℃;镀锌钢绞

8

Q/GDW179-2008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1-8 线可采用+400℃;光纤复合 架空地线(OPGW)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据系统情况 决定。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不宜小于表 4 的规定。

表 4 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配合表

导线型号 镀锌钢绞线最小标称截面 mm 2LGJ-185/30 及以下 50 LGJ-185/45~LGJ-400/35 80 LGJ-400/50 及以上 100 7. 9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OPGW 的选择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的要求,对短路电流热容量和耐雷击性能需进行校验。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据系统条件决定。 7. 10 导、地线防振措施

7. 11 铝钢截面比不小于 4.29 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 应符合表 5 的要求。如有多年运行经验可不受表 5 的限制。

表 5 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

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拉断力的百分数) 情 况 钢芯铝绞线 档距不超过 500m 的开阔地区 档距不超过 500m 的非开阔地区 档距不超过 120m 不论档距大小 不论档距大小 16 18 18 22 25 % 镀锌钢绞线 12 18 18 — 25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护线条 防振锤(阻尼线)或另加护线条 防振措施 四分裂及以上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 500m 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措施。阻尼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导线最大次档距不宜大于 70m,端次档距宜控制在 28mm~35m。 7. 12 对第 7.10.1 条以外的导、地线、其允许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及相应的防振措施,应根据当地的运 行经验确定,也可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7. 13 大跨越导、地线的防振措施,宜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线加防振锤方案,同时分裂导线宜采 用阻尼间隔棒,具体设计方案可参考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7. 14 线路经过导线易发生舞动地区时应采取或予留防舞措施,具体方案可通过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 定。

7. 15 导、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通过试验确定,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 采用降温法补偿。如无资料,镀锌钢绞线的塑性伸长可采用 1310;并降低温度 10℃补偿;钢芯铝绞 线的塑性伸长及降温值可采用表 6 所列数值。

表 6 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及降温值

-4

9

1-8 送电技术规程汇编 (一) 铝钢截面比 4.29~4.38 5.05~6.16 7.71~7.91 11.34~14.46 塑性伸长 3310 33104~4310 43104~5310 53104~6310 -4-4-4-4降温值℃ 15 15~20 20~25 25(或根据试验数据确定) 注:对大铝钢截面比的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应由制造厂家提供塑性伸长值或降温值。 7. 16 悬垂线夹、间隔棒、防振锤等处导线上的动弯应变应不大于符合表 7 所列值。

表 7 导线微风振动许用动弯应变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导线类型 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 铝包钢绞线(导线) 铝包钢绞线(地线) 钢芯铝合金绞线 全铝合金绞线 镀锌钢绞线 OPGW(全铝合金线) OPGW(铝合金和铝包钢混绞) OPGW(全铝包钢线) 单位为με

大跨越 ±100 ±100 ±150 ±120 ±120 ±200 ±120 ±120 ±150 普通档 ±150 ±150 ±200 ±150 ±150 ±300 ±150 ±150 ±200 8 绝缘子和金具 8. 1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 8 所列数值。双联及以上的多联绝缘子串

应验算断一联 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表 8 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情 况 安全系数 最大使用荷载 盘型绝缘子 2.7 棒型绝缘子 3.0 断 线 1.8 断 联 1.5 绝缘子尚应满足正常运行情况常年荷载状态下安全系数不小于 4.0。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 I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TR ——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

T ——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 常年荷载是指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A0011 GDW 179-2024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2)在线全文阅读。

A0011 GDW 179-2024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0502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