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11 GDW 179-2024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GDW179-2008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1-8 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断线、断联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无冰、最低气温月的最低平均气温。设计悬垂串时导、地线张力可按本规定第 12.1.5 条的规定取值。 8. 2 8. 3

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表面应热镀锌或采取其他相应的防腐措施。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2.5。 b) 断线、断联情况:1.5。 8. 4 8. 5 8. 6 8. 7 8. 8

330kV 及以上线路的绝缘子串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电晕措施。有特殊要求需要另行地线绝缘时宜使用双联绝缘子串。

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转动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他金具强度。 33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悬垂 V 串两肢之间夹角的一半可比最大风偏角小 5o~10o,或线路宜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路径避开易舞区,无法避让时应采取适当缩短档距,适当

研制或采用 非标准金具时,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通过试验确 定。

提高线路的 机械强度,局部易舞区段在线路建设时安装防舞装置等措施。

8.9 使用复合绝缘子时,应综合考虑线路的防雷、防风偏、防鸟害等项性能,必要时采取防鸟害措施, 城区设计应慎用玻璃绝缘子。 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9. 1 9. 2

110kV~750kV 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在海拔高度 1000m 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片

压等各种条 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数,不应少 于表 9 的数值。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 9 的基础上增加,对 110kV~330kV 输电线路增加 1 片,对 500kV 输电线路增加 2 片,对 750kV 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 9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片数

标称电压 kV 单片绝缘子的高度 mm 绝缘子片数 片 110 220 330 500 750 146 146 146 155 170 7 13 17 25 32 为保持高塔的耐雷性能,全高超过 40m 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 10m,应比表 9 增加 1 片相当于高度为 146mm 的绝缘子,全高超过 100m 的杆塔,绝缘子片数应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由于高 杆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750kV 杆塔全高超过 40m 时,可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验算,确定是否需要增加绝缘子和间隙。 9. 3

绝缘配置应以审定的污区分布图为基础,并结合线路附近的污秽和发展情况,综合考

虑环境污秽 变化因素,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适当留有裕度。对于 0、Ⅰ级污区,可提高一级绝缘配置; 对于Ⅱ、Ⅲ级污区,宜按中、上限配置;应在选线阶段尽量避让Ⅳ级污区,

11

1-8 送电技术规程汇编 (一)

如不能避让,应采取措施满 足污秽要求。 9. 4

绝缘配合设计可采用泄漏比距法,也可采用污耐压法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

标准分级见 附录 B。

当采用泄漏比距法时,绝缘子片数由下式确定:

式中:

n ——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泄漏比距,cm/kV; Un——系统标称电压,kV;

L0——单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

Ke——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主要由各种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在试验和运行中提

高污秽耐 压的有效性来确定;并以 XP-70、XP-160 型绝缘子为基础,其 Ke 值取为 1。Ke 应由试验确 定。 9. 5

通过污秽地区的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的片数按第 9.3 条规定选择并已达到第 9.2

条规定的片数 时,可不再比悬垂绝缘子串增加。耐张绝缘子串的自洁性能较好,在同一污区,其泄漏比距根据运行经验较悬垂绝缘子串可适当减少。 9. 6

在轻、中污区(Ⅱ级及以下),复合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不宜小于盘型绝缘子;在重污区

(Ⅲ级及以 上),其爬电距离不应小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 3/4;瓷棒绝缘子爬电距离应不小于盘型绝缘子。用于 22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两端都应加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度需满足雷电过电压的要求。 9. 7

高海拔地区污秽绝缘子的闪络电压,随着海拔升高或气压降低而变化,悬垂绝缘子串

的片数,宜按下式进行修正。

式中:

nH——高海拔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H——海拔高度,km;

m1——特征指数,它反映气压对于污闪电压的影响程度,由试验确定。 各种绝缘子 m1 参考值见附录 C。 9. 8

在海拔不超过 1000m 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在

相应风偏条 件下,不应小于表 10、表 11 所列数值。

表 10 110kV~500kV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

标称电压 12

110 220 330 单位为m

500 Q/GDW179-2008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kV 工频电压 操作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 0.25 0.70 1.00 0.55 1.45 1.9 0.90 1.95 2.30 1.20 2.50 3.30 1-8 1.30 2.70 3.30 注 1: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参见附录 A(标准的附录)。 注 2: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注 3:500kV 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 500m 地区;右侧是用于超过 500m 但不超过 1000m 的地区。 表 11 750kV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 单位为m

标称电压 kV 海拔高度 m 工频电压 操作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 I 串 边相 I 串 中相 V 串 500 2.25 3.30 5.05 750 1000 2.40 3.45 5.30 4.20(或按绝缘子串放电电压的 0.80 配合) 注 1: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参见附录 A(标准的附录)。 注 2: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注 3:只适用单回路。 9. 9 在海拔高度 1000m 以下地区,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

不应小于表12 所列数值。

表 12 为便利带电作业,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

标称电压 kV 校验间隙 m 1.00 1.80 2.20 3.20 4.00/4.40 (边相 I 串/中相 V 串) 注:4.00/4.40 为 750kV 单回路带电作业间隙值。 110 220 330 500 750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 30cm~50cm。 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 10m/s。

9. 10 海拔高度不超过 1000m 的地区,在塔头结构布置时,相间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和档距中考虑 导线风偏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不宜小于表 13 所列数值。

表 13 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相间最小间隙

标称电压 110 220 330 500 750 13 1-8 送电技术规程汇编 (一) kV 工频电压 m 操作过电压 m 塔 头 档距中 0.50 1.20 1.10 0.90 2.40 2.10 1.60 3.40 3.00 2.20 5.20 4.60 2.90 7.50 6.80 9. 11 空气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 Ka 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

H——海拔高度,m;

m——海拔修正因子,工频、雷电电压修正因子 m=1.0,操作过电压修正因子见图 1 中的曲线 a、c。 如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表 13 所列的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a—相对地绝缘;b—纵向绝缘;c—相间绝缘;d—棒—板间隙

图 1

海拔修正因子

9. 12 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 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济 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各级电压的输电线路,采用下列保护方式:

a) 110kV 输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 15 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 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无地线的输电线路,宜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 1km~2km 地线。

b) 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 15 的地区 220kV~330kV 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线,山区宜架设双地 线。

c) 500kV~750kV 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

14

Q/GDW179-2008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1-8 9. 13 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对于同塔双回直线塔,750kV、500kV 和 220kV 对中相的保护角 均不大于 0°,110kV 线路均不大于 10°,钢管杆不大于 20°;对于单回路,500kV~750kV 线路避雷线对 导线的保护角不大于 10°,330kV 及以下的其他线路(含钢管杆)宜小于 15°;单地线线路宜小于 25°。

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 5 倍。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应按下式校验(计算条件为:气温+15℃,无风、 无冰)。

式中: 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

L——档距,m。

9. 14 有地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 14 所列 数值。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如杆塔的自然接地电阻不大于表 14 所列数值,可不装设人工接地体。

表 14 有地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 Ω2m 工频接地电阻 100 及以下 100 以上至 500 500 以上至 1000 1000 以上至 2000 2000 以上 10 15 20 25 30(注) 注:如土壤电阻率超过 2000m,接地电阻很难降到 30 6~8 根总长不超过 500m 的放射形接地体或 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 小接地电流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 30Ω 。

9. 15 线路经过直流接地极附近时,要考虑接地极对铁塔、基础的影响。

9. 16 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 25mm。 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 50mm 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如热镀锌。

9. 17 通过耕地的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 形。

9. 18 采用绝缘地线时,应限制地线上的电磁感应电压和电流,并选用可靠的地线间隙,以保证绝缘地 线的安全运行。

对绝缘地线长期通电的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必须校验其热稳定和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

2

2

1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A0011 GDW 179-2024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3)在线全文阅读。

A0011 GDW 179-2024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0502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