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高 h=2.25m=2.25×2.08=4.68(mm)
b/h=59.73/4.68=12.76(mm) (5)、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ν=4.12(m/s),7级精度,由P192图10-8查得动Z载系数KV=1.15
直齿轮,假设KAFt/b>100N/mm查P193表10-3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Hα=KFα=1.1 查P190表10-2得使用系数KA=1.0
查P194表10-4,知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其轴的支承为不对称布置时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为: KHβ=1.12+0.18(1+0.6φd2) φd2+0.23×10-3b =1.12+0.18×(1+0.6×1.12) ×1.12+0.23×10-3×59.73 =1.51
∴ 载荷系数K=KAKVKHαKHβ=1×1.15×1.1×1.51=1.91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前已计算出来的分度圆直径:
由P200式10-10a得修正后的分度圆直径为:d1 d1t(7)、计算并确定模数m m
K.91
54.3 61.73(mm) Kt1.3
d161.73
2.37(mm) z126
套标准模数(见机械原理教材),取标准模数m=2.5
(8)、计算分度圆直径: d1=mz1=2.5×26=65(mm) 3、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注意:此处书中采用的方法是按齿根弯曲疲劳设计公式也计算出一个分度圆直径来,再和上面计算出来的分度圆直径做比较,选择一个合适的值——一般选择较大的一个值。此处我采取了更为规范的一种方法——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再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校核公式为:
F
2KT1YFaYsa
[ F] 32
dmZ1
1)、确定公式中的各个参数值和系数 (1)、载荷系数K——与上面计算的K值不一样(注意系数KFα、KFβ) K=KAKVKFαKFβ
其中KA和KV与前面查得的一样 KHα=KFα=1.1
根据b/h=12.76和KHβ=1.51(前面已算出)查P195图10-13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Fβ=1.6 ∴ 载荷系数K=KAKVKFαKFβ=1×1.15×1.1×1.6=2.024 (2)、小齿轮传递的转矩已在前面计算出为T1=49.4(Nm) (3)、齿宽系数仍取为φd=1.1 (4)、模数按上面刚确定的值,即m=2.5 (5)、小齿轮齿数按要求的26齿计算 (6)、查P197表10-5得齿形系数为YFa1=2.6,YFa2=2.3(插值法) (7)、查P197表10-5得应力校正系数为YSa1=1.595;,YSa2=1.715(插值法) 对小齿轮:YFa1×YSa1=2.6×1.595=4.147 对大齿轮:YFa2×YSa2=2.3×1.715=3.9445 可见:小齿轮的YFa×YSa=2.6×1.595=较大些,应取较大的值代入校核式进行计算。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齿轮传动习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