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格也失去了传递风险的能力。此种情形下,希望就只有寄托在华尔街精英们的职业道德上了。 然而,资本对利润无限追逐的本性,造成了华尔街精英们热衷于金融创新,而花样众多的金融衍生品逐渐滋生了不可承受的道德风险。很多时候金融新工具的发明和金融从业人员对这些新发明的运用就是在试探法律的边界,如果落在合法这一边,结果就是伟大的创新;如果落在非法的那一边,则可能使人锒铛入狱。而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拿着上百万上千万的薪水,在市场持续火爆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下,更是希望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加大交易量,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利益。因为金融创新总是以规避和转嫁风险的形式出现,过度的金融创新,带来了虚拟经济膨胀,导致信用投资破裂资金断链。金融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堕落,在他们抛弃了行业自律和道德规范时,市场交易所需的公开公正也就得不到任何保障,累积起来的道德风险无疑成了滋生金融危机的酵母。
三、金融危机是道德危机的表征
现如今,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已不再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更加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更加深刻的文化系统中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信仰、生活信心和精神皈依。
可以说,次贷危机就是美式道德观的一个因果报应。所谓次贷危机,即由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还款人违约,由个人信用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此次危机的爆发固然与经济周期率和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有关,但如果从道德的角度深层次审视这一经济事件,就会发现从华尔街的贪婪、到美国令人咋舌的信贷消费模式、到美国国家的强权主义和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以及美国对风险的高明转嫁进而将世界拖下水,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无一不涉及巨大的利益、隐藏着深刻的道德因素。在《次贷危机真相》一书中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业内人士理查德·比特纳说到,“几乎在每个环节中都充斥了谎言与虚假的评估”。不得不说,在危机中,人性贪欲的极度、人们手段的极致,以及个人道德的缺失和商业伦理的寡薄已经远不是少数贪婪者的问题,而沦为一个社会和时代的问题。这种道德危机的集中体现便是现代社会从个人、机构到国家对诚信商业伦理的违背,对节制美德的冷落和抛弃,及其在金融危机发生和救市过程中对风险和责任的不断转嫁的损人利己行为。
次级贷款兴起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1980、1982、1986年美国分别颁布了《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 和《税务改革法案》 ,为次级贷款铺平了道路。1993年底,随着利率的走高,标准类贷款数量收缩,为了弥补这个缺口,经纪商和贷款公司开始创造次级抵押贷款。剖析次贷危机的过程就可观望见一幅各大利益集团连环欺诈的图象:先是商业银行给没有还款能力,信用级别低的穷人提供了住房贷款,原因是贷给信用级别低的人利率可以很高,而贷给信用级别高的人利率却较低;商业银行把所有的房贷集中在一起,产生出了按揭证券,以高利率卖给投资银行,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从贷款风险的承担者变成了贷款的过手人、经纪人;而投行将这些“有毒的”抵押贷款打包证券化则是为次级贷款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就为次级贷款提供了二级流通市场;与此同时为了让投资者不心生疑惑,为次级债上了保险,保险公司在利益的诱导下,承保分担了风险。令人惊讶的是就是这些不值钱的次级债却被美国享誉世界的三大评级机构评成优质证券,而向来号称没有制度漏洞的美国监管成却成为真空,这些机构的准确度、客观性、透明度被利益吞噬得荡然无存。在一系列完美组合中,有4万亿美元的次级债、600万亿的充满“创新性”的金融衍生品卖到了全世界,造成了美国人民住房,全世界埋单的结果。金融工程真是魅力无穷,创造出来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引用电影《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里Gekko先生的一句话:“They got all these fancy names for trillions of dollars of credit. CMOs、CDOs、SIVs、ABSes, I honestly think there's may be only 75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know what they are.”抵押贷款行业再也不是借款人和银行双向关系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而是变成了一条将所有人都席卷进来的巨大的食物链,它在短时间内可以创造出来令人忘乎所以的繁华,也会在短时间内将所有人的财富吞噬殆尽。因为整条食物链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都来自于借款人按期偿还贷款,如果借款人按期还钱,一切都很美好,所有人都是赢家,而一旦借款人没有能力如期还钱,整个资金链条立即断裂,所有人都逃脱不了损失的命运。那么,这个基础足够稳定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着金融职业道德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谈金融与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