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而这一切都进一步地增加了次级贷款的违约风险,金融行业职业道德的缺失加速了这个这条食物链的延伸,也加速了它的灭亡。
四、金融职业道德问题的出路
如果将金融危机视为一个契机,那么它就是人们认识和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的发现机制、反省机制和纠错机制,它能促使人们审视当代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 社会发展模式和流行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且对于金融体系尚不发达的我国来说,更应敲响道德的警钟、早作准备。这中关键一方面就在于人们是否能探寻金融道德问题的理性出路。否则,金融危机只是今后仍然会发生的一个必然事件,其积极价值不会被真正发掘。
1、 金融道德教育
培养金融人才应该“营养均衡”,根据一些研究表明:较为合理的比例应为:金融技能占50%、商业智慧占20%、伦理道德占20%、管理哲学占 10%。尤其在培养高级金融人才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全球伦理道德教育,它比金融技能和商业智慧更重要。所以,可以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 把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和学先进、 学英模活动结合起来,使从业人员学法、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并且,注重开展针对性教育,如进行案例剖析等。
2、 建立金融道德的运行机制
金融主体行为的约束有赖于完善的制度设计,只有在规范科学的制度约束下,金融主体才会在博弈规则中自觉放弃诸如暗箱操作、内部交易、违规放贷等不法行为。建立此项机制包括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金融从业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并完善金融信用法律法规体系等等。它有利于金融职业道德规范在实践中落实,有利促使金融从业人员把金融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变成自己的行为准绳。
3、 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
无论制度规范和道德准则设计得多么完美,都离不开监管的效力。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危机蔓延的速度越快, 监管部门的介入时机就越重要。从监管上着手,关键是要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社会中介机构监管为辅、企业相互监督和民众参与监督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并且强化各自的监管职能。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以前在会计财务领域就流行一句话:账钱要分开,不能集中于一个人。这正如,不能让一个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那样的话就达不到监督的目的,潜藏者很多体质上的漏洞。
目前, 我国正在进行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改革, 金融机构经营的范围不断扩大、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分业经营的限制逐渐模糊。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也是风险积累的过程, 那么就更需要加强监管, 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五、结语
金融业对于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是金融只是实体经济“寄生行业”,如果抛开实体经济疯狂地发展金融产业,虽然短期内可以创造辉煌,但是这个辉煌只是一个美丽的幻影,迟早有一天会破灭的。美国的次贷危机之路,就是这样的典范。市场经济一定要有其道德基础,只有这样,“看不见的手”才能发挥其正常的作用,离开了这个道德基础,一切都会发生扭曲。亚当?斯密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国富论》,还为我们留下了《道德情操论》 ,只不过很多人忘了后者。我们需要自由,但是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节制的自由,我们在享受自由的时候,也要遵守自由的道德,承担自由的代价。
纵观现实,金融从业人员道德责任现状堪忧,加强金融从业人员道德建设己是整个金融体系刻不容缓的的需求。在市场化下 ,金融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看似不可避免,但并非不可调和。一方面,道德可以作为金融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道德的形态反映了金融发展的状况,并且有赖于金融的变革与完善。如果能找到二者的平衡点,使之和谐发展,互促互进,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将更加繁荣稳定有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谈金融与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