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流课堂,精品 探究合作
实现主体对外在世界与自我的超越。这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标准,我们的千千万万次的探索和改革,哪一次不是奔着这个目标而去的呢?
三、由“灌输”转向“对话”
在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方式都被封闭、被限制、被约束,教师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均事先的规定而无需任何修正;学生则只能按照教师的灌输被动地接受而无法选择。而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发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有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的欲望,课程标准充分关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确认了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他们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对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不能再把自己看作是知识权威。不能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不能再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语文课的教学应由“灌输”转向“对话”。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提供示范,或者指点阅读资料,或者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程也决定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动给予者,而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作为“知识资源”供学生提取和检索的合作者、作为学生自主化学习的促进者。由于语文课程的发展方向同样是“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那么,语文教师的课程使命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尤其要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为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向,使之拱破语文知识体系的硬壳而燃起创意阅读、创意听说和创意写作的强烈激情,最终发现那条开发自我、更新自我的语文发展的独特道路。”新课标把教师的主要职能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激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探究,也就把语文教师推到现实的学习情境之中,他要根据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重组,充实和更新。“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随时供学生查询的“资源库”。在过去语文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语文专家们的“专利”。其实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中所出现的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只有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语文教师才可能转变,才可能持续进步,教学水平才可能步步提高,才可能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博学者,这正是是实现精彩“对话”的保证,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四、由“居安”转向“思危”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未来的人的必备素质。它们概括起来应是:
1、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2、人格完善、能动发展
3、勇于创新、全面发展
以上任何一种素质的养成都与人文素质相关,而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又与一个人的语文素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对措施初探(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