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题与思考
《课程纲要》的撰写是学校课程规划中重要的一块内容,它是我们学校的第一次尝试,对广大教师来说,也是一件新鲜的事物,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主管此事的教研中心余淑君老师对教师第一次撰写《课程纲要》反映出来的典型问题及其思考。
问题1:课程纲要中出现的如“有效性评价”“策略”等之类的术语不理解,感觉理论性太强,定位太高,觉得有难度。
余:(1)我总是想我们学校的老师素质普遍较高,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的理念上高于其他学校,这些术语的出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这些术语的出现并非突兀,因为新课程改革已不再陌生,我校的九年一贯课程整合也并非一天两天的事,崔允漷教授面对全校教师所作的专题讲座不下五次,骆校长在教师大会上多次强调“课程”一事,并为全校老师作过关于“课程纲要目标如何撰写”等方面的专题讲座;(3)教研组长、学校骨干教师等多次参加过各级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关键是所获取的信息应与我们的老师共享。
问题2:开学要做的工作很多,千头万绪,家访、各种表格的填写、学生的统计、学生学习常规的训练、班主任工作计划等等,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教学的问题。
余:原想在老师进入课堂开展教学之前,应该理解自己所要承担的课程任务,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因材施教,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没有对教材的较好的把握能力,“轻负高质”永远是一句口号。就我们教研中心而言,能够整合做的工作都已经借助制度改革的优势整合了,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减轻老师的一些无用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来。同时,有些杂事也是我们对学生、对班级的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好好地分配好自己的事情、分配好自己的工作时间。
问题3:《课程纲要》从开始下发到上交时间紧。
余:校内机构的改革让我们每个人都很仓促,包括对工作思路的整理、对工作重点的梳理,但是有一点非常的明确,那就是下决心要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这是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我们本着九年一贯的工作管理思路,对原先的“教学进度计划表”、“单元学习情况表”、“九年一贯课程的整合”等项目进行了统合,制作了现在的《课程纲要》。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暑假前就将课程纲要和教材发给老师,让老师能够充分地领会课程之后再来做这件事。但今年的情况特殊,机构的改革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和老师交流。在2005年8月29日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之前,征求过部分教研组长的意见,并在教研组长会议上进行过详细解释,在校园网上发过对《课程纲要》的解释,也从一些老师那儿了解对课程纲要的填写情况。
我们也了解到,有的教研组没有开展过教研组活动就简单将纲要下发,让老师填写,老师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一些误解,教研组长就是在这儿起桥梁的作用的;也了解到,有的老师喜欢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如下载、抄袭等,这也是我们事先预想到的,但每个老师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有抄的老师就有不抄的老师,在我们的老师中一定有喜欢原创的,希望做点事情的,希望出点成绩的。所以允许老师步子不一样,有前有后,先进的带落后的,我们的每件事情才能做好。
无论什么事情,愈做到深处愈艰难,产生的问题和牢骚就愈多,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沟通和理解。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什么是《课程纲要》(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