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
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题干中林纾认为文言文不可废弃,这与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主张的“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主张”相对立,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观点,排除;B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排除。故
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概况
9.李贽说:“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势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达
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据此可知李贽
A.主张人人有自由运用理性的权利
B.强调顺应天性满足人的私欲
C.肯定人人有追求生活富足的权利
D.反对压抑人性不畏世俗权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寒冷可以改变秋冬季节,而不能阻挠市朝的商贾贸易往来;强大的
势力可以扭曲金钢铁石,却无法阻挡为功名利禄而竞相奔走的士子。富贵和利润可以使我们
的五官要求得到满足,这是势所必然。所以圣人往往顺应人们的欲求,顺应了就安然了。所
以材料体现李贽主张顺乎自然之理和必然之势,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B符合题意;
材料没体现A、D;C的说法过于片面。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10.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从图片可知: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前半段分成两条线:下面一条是
从儒学道统到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器物)再到西化论(学习制度)再到全盘西化(学习文
化心理),因此A项只能反映部分信息,排除;近代思想的历程可以看出来是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不是东学西渐的过程,排除B;从封建儒学道统到现代化论,说
明不是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排除C;在这一过程中前半段侧重于强调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2024-2025年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三 文化史》《第五单元(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