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课后拓展 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课后写一化教学主题。
第 2 课《弘扬真善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
切相关。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
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
1.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它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每件美术作品,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重要。在教学中传达的不是概念,而是欣赏作品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各种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比如 2004 陈冰青的作品《木头人》(招贴)尖锐地讽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2.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要抛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和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层次与重难点,以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欣赏作品时还可以展示一些会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的作品,通过讨论,说明感性知觉要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在美术欣赏中要进行分析与研究, 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谈起,通过老师或学生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
学生的理性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再提升到对作品意蕴的探究和领悟上。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会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作品,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进行分析,从作品内容、作品特点、作品主题、深层意蕴、个人理解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学检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了解,同时感悟其它的美术作品,强化学习要求。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 布置学生自学,提
1.课前准备
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 前对教学主题有一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 个初步的了解。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选择 1~2 件作品,谈谈你对作品的理
2.汇报与交流 解。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
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来。
3.对比赏析作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幅中外 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作品,说说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王文彬《夯歌》; 委拉斯贵支《纺织女》;
PPT 展示:《夯歌》和《纺织女》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回答问题。
内容描述:《夯歌》中,五个年轻姑娘在水库建设工地唱响了夯歌。《纺织 女》,近景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远景是壁毯上画的神话故事。
学生观察和思考, 感受教学主题。
用作品对比的方 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 以资料呈现的方
物造型、构图的特点。 同学们通过这 式,通过直观教学, 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 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4.教学互动与探讨
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
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你能分析出 作者的创作意图吗?作品分析:《夯歌》的画面造型饱满,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达升腾的感觉,明亮的阳光映照这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 躯。《纺织女》中,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了解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这一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是对劳动的赞美和讴歌。作品让人感
了解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为什么 受到青年一代现身选择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纺织女》中 祖国建设的坚定决纺织女劳动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心和美好理想。《纺
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 态,让人看到了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的美。
教师: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 通过欣赏作品,理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 解作品的内容和主律。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 题,发掘作品的深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 层意蕴,表达个人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质朴、勤劳 对作品的看法。
5.作品赏析
展示作品,了解作品。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 潘蓉本《铁肩担道义》;
陈冰青《木头人》。
PPT 展示:《铁肩担道义》和《木头人》的图片。
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功能。《铁肩担道义》表现的是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中解放军官兵、抢险队员、白衣战士和志愿人员等起立抗震救灾的
什么特殊的意蕴?
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 发表看法。
教师: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此,美术作品就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欣赏下面两幅中外美术作品: 东汉《铜奔马》;
戈雅《1808年5 月3 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讨论、比较与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6.教学讨论与互 我们在欣赏任何一幅作品的时候,作品动 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语言与作品的内
在深层意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情景,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木头人》尖锐的讽刺了现代社会中部分不良的社会风气。
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和观 点。
教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内在意蕴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突出体现画家的情感并 成为一幅经典之作。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
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