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
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材料二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布告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
(2)“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1)(10分)①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而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②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2)(8分)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人是具体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上述观点否定了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是错误的。
(3)(12分)
①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本题考查资源配置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回答本题,要通过“用工平均减少25%”等看到机器人的使用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通过“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看到机器人的使用对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通过广阔的机器人市场,看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通过技改投资数额,看到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对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优势,看到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机器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人,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以回答出只有人能够创造价值。从而反驳了这种观点。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关知识。答这类题时观点要求明确而且观点单一,就要详细回答。应该从三个方面:机器人与人之间如何体现斗争性、如何体现同一性、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考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配置价值矛盾的观点
2.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就业稳定,则本固邦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四个问题
材料一:
图一(如下)
.
图二(如下)
材料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一方面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另一方面,又有人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引起了高三(4)班同学的关注,他们成立了
课题组,开展了研究,获取了一下信息
情景一:一企业招收开机床的熟练工人,开出了8000元工资,但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
但在劳务市场未招到工人。
情景二:90后小王在玩具厂做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压力,再加上
工厂不能按时发工资,于是辞职回家。
情景三:某厂招普工,大学生小李即将毕业,我知道技工挣得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
的我是不愿意去做工人的。
情景四:一方面,大量的企业招不到技工,普工和销售人员,存在用工难;另一方面,大型
国企和国家机关单位招考异常火爆,出现过七千大学生报考一个中央国家机关岗位的状况,
大家发出一职难求的感叹!就业难和用工难同时并存。
材料三: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事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作为全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1)材料一中图一、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工厂招不到工人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请结合材料二,作为一名劳动者,你认为如何在“就业难”情况下实现就业。(6分)
(4)请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把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作为2016年全年发展主
要预期目标的原因。(7分)
【答案】(1)图一表明: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失业率保持在
较低水平。图二表明:2015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城镇就业人员比重
比例上涨了10个百分点。
(2)企业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1分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劳
动报酬权,休息休假的权利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2分;劳动者就业观念保守,缺
乏平等就业观.1分
(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平等观,自主择业观和竞争就业观,(1分)根据自己
的兴趣、特长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及供求变化,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避免一窝蜂挤独木桥
导致人为的就业难2分。劳动者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1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
主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1分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分正确的价值观会推动人类社会
的发展,1分政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解决1000万人就业作为全年发展目标,有利于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1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我国政府自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
价值标准,1分遵循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等客观规律,1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一就业。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考生解读图一、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解答好图标题要求主意以
下几点,一般来讲,相对完整的图表由表头信息、图表本身内容和“注”三部分构成。图表本
身内容是最突出的,也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往往容易忽视“注”中的有效信。本题中读图
可以看出其主要反映了我国总体就业规模较大,2015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首次超过第一
产业。
(2)本题要求考生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工厂招不到工人的原因是什么。解答本题考生需要
根据材料中调查小组的四个情景给出的信息进行一一解读。情景一种招工难的原因在于技术
工人的缺乏,说明了企业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情景二中招
工难的原因在于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的权利和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的权利;情景三、四中招工难的原因在于劳动者就业观念保守,缺乏平等就业观等。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作为一名劳动者,你认为如何在“就业难”情况下实现就业。本题难度相对较小,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以及课本所学习的相关知识来进行作答即可。其主要
涉及到的知识点在于就业观的转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适应市场的需要等。
(4)本题要求考生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把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作为2016
年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原因。本题答题的知识限定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设问为就业问题。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可以得知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
价值观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政府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作为2016年全年发展主
要预期目标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其次,政府这样做也是符合社会发
展规律的一种做法,也充分体现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就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维护劳动者权利就业观念价值观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知识文库2024届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