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大中共党史考研分数线报名人数复试人数出题阅卷老师分析(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外交政策目标的分类:(1)从时间角度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2)从作用的对象可分为对俄政策目标、对美政策目标等等;(3)从涉及的问题可分为对外安全、经济、援助目标等。制约外交政策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外战略是对外交政策总体上的规划。

时代论对国际政治研究的意义

列宁根据对帝国主义的全面分析,发现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及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他根据这个规律,深刻地分析了战争在帝国主义时代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战争的起因和阶级性,科学地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引起革命的规律性,论述了由战争性质所决定的战争类型及对待战争的态度和策略,明确提出了"变现时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伟大策略思想,同时还指明了消除战争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了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学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战争学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圣斯特法诺和约

俄国与土耳其于1878年3月3日在圣斯特法诺签订的旨在结束俄土战争的和约。

该约内容:(一)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公国,面积大于君士坦丁堡会议所规定的。它隶属于苏丹而由五万俄军占领二年;(二)塞尔维亚、门旳内哥罗、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赛门两国领土略有扩展;(三)波黑二省实施改革;(四)罗马尼亚获得多布罗加。俄国获得比萨拉比亚、卡尔斯、阿尔达汉、巴统及巴亚泽特。

大保加利亚的建立不符合奥国统治阶级的愿望。大保加利亚受俄国的保护且拥有爱琴海沿岸地带是英帝国主义所反对的。英奥两国竭力谴责这个和约。

2.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Mc 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3.IAEA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关系,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现任总干事天野之弥。组织机构包括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宗旨是加速扩大原子能对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荣的贡献,并确保由机构本身,或经机构请求、或在其监督管制下提供的援助不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它始建时有一个简单的信条——“让原子能为和平服务”。这意味着核技术应该安全地用于能源生产、健康、农业和水资源保护等为人类服务的和平目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任何国家只要经过机构理事会推荐和大会批准,并交存对机构规约的接受书,即可成为该机构的成员国。截至2006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

共有139个成员国。

4.厨房辩论

厨房辩论指的是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与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两人之间的辩论均通过了他们的口译员传达)。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的,故称“厨房辩论”。

5.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

(二)简答题

1、简述"欧洲协调"的成立与破裂

【解析】本题是出自刘德斌老师的《国际关系史》

成立过程:

维也纳体系的功绩在于创造了一个会议体制,这一体制被称作“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欧洲协调很显然是对威斯特伐利亚会议所开创的以会议解决争端的精神的继承,同时它也是一种新体制的尝试。欧洲协调体制是通过大国的一致行动来协调国际事务,维护和平与均势。

破裂历程:

1820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发生了烧炭党革命,这对于奥地利来讲无疑是肘腋之患。当时意大利几乎是奥地利的后院,意大利的革命运动必然会对奥地利正统统治造成冲击,因而梅特涅于当年10月召集了第二次国际会议—特洛波会议。11月19日,俄普奥签订了《特洛波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因革命而政权更迭的国家一律被排斥

于“欧洲协调”之外;如出现改变现状而危及“欧洲协调”的成员国时,缔约国负有责任使破坏现状的国家回到“欧洲协调”内,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但是,英法都不赞成梅特涅干涉意大利革命。法国虽然签了字,但有保留。特洛波国际会议第一次破坏了四国同盟条约中所规定的大国会议协调一致原则,“欧洲协调”也开始变得不协调了,所以,特洛波会议后各国并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1821年1月21日,俄、奥、普、英四国在莱巴赫召开了第三次国际会议,同时邀请了那不勒斯国王参加。这次会议是特洛波会议的继续。在会议上,俄普不遗余力地支持奥地利武装干涉意大利革命,但英国反对。英国和俄普奥东方三国之间的

(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致电陈老师:分歧和裂痕越来越大了。

壹伍叁,一壹肆八,一零叁肆)。

为了对付西班牙革命,1822年10月欧洲协调体在意大利召开了第四次大会:维罗纳会议。会议上法国要干涉西班牙革命,除英国以外各国都表示支持。同时,西属拉美的独立运动在西蒙·玻利瓦尔(Simon Bolivar)等人的领导下迅猛发展,于是大陆各国还想在干涉西班牙本土的时候也一举平息拉美的独立革命。这使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首先体现在英法在欧洲协调时期的一致立场消失了,欧洲又多了一对矛盾;其次俄奥虽然都支持法国干涉西班牙,但在俄国是否出兵问题上也存在矛盾,奥地利害怕俄国借干涉之名在中欧扩大势力;再次,对拉美的干涉危及到了美国的利益,使这一未来的大国也介入了欧洲纠纷,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了“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以对抗欧洲列强的野心;最后,在反对干涉问题上,英美也未能取得一致,英国想使美国与之共同反对大陆列强对西属拉美的干涉,但美国却不单反对大陆国家,也同样反对英国介入美洲事务。最后结局只是法国派出军队平息了西班牙革命而已,大陆列强对于遥远的美洲鞭长莫及。维罗纳会议上关于干涉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对外政策的大辩论,以主张干涉的四大国胜利,英国失败而告结束。这一结果使以大国为主导的欧洲协调体制破裂了。维罗纳会议以后,欧洲列强再也没有举行过类似的会议来商议欧洲的重大问题,欧洲协调体的尝试到此也告一段落。但是尽管如此,均势和保守主义仍将列强间的和平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简述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解析】这道题目属于常规题型,但是也是从时政热点出发,从2008年席卷全球

的金融危机出发来命题的。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危机爆发的原因: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历了短暂的相对稳定时期。各国恢复和发展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的经济;恢复了不完全的金本位制,稳定了货币流通,国际贸易也有了较大的增长。这一时期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并通过“产业合理化”,使生产迅速地发展和扩大了,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不能不产生尖锐的矛盾,使企业经常开工不足,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业。从而,促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和深刻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在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便由此开始,并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国家。

危机的影响:

金本位制的崩溃,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货币金融领域里引起的深刻后果。金本位制的崩溃,使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通货膨胀从此成了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医治的又一经济痼疾。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它们纷纷寻求对策,以图缓和和避免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鼓吹国家干预经济、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反危机”的凯恩斯主义也应运而生。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为了在经济上划分势力范围,各种对立的货币集团相继出现,英镑区、法郎区和美元区,把统一的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割裂了。外汇倾销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空前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遇到了许多人为的障碍,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这次经济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大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的文明和

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从日美角度简述太平洋战争爆发原因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利益争夺从而导致矛盾激化的结果。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日美两国不同的解决方式和途径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日本扩大在中国等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影响到了美国等的利益取得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胜利的日本在索要中国辽东未果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向周边扩张,继而影响到在太平洋地区已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国等国家的利益。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范文2024年北大中共党史考研分数线报名人数复试人数出题阅卷老师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2024年北大中共党史考研分数线报名人数复试人数出题阅卷老师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2983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