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Fe+2O2Fe3O4

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

(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

25.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KclO3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① 1.2g/

② 1.2g CuO 0.5g

③ 1.2g MnO2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

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26.用下图提供的装置和试剂,组装一套用一氧化碳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实验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气体按图示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处字母): ___接___,__接___。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CO? ___,理由是_______。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装置A的作用是①__;②___。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实验后怎样处理气球里的尾气? ____。

(5)贮存在装置C中的CO是先在贮气瓶中注满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的。贮气时CO应从__通入贮气瓶中(填接口处字母)。

27.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如图装置,在烧杯b中装水将导管口淹没;

②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口中;

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

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⑦将烧杯以中的冷水换为80℃热水,观察现象;

⑧打开K l,关闭K2,往装置甲中再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

(问题解答)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

(3)写出装置甲、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_____,乙_____。

(4)在实验步骤⑥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烧杯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证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____(填序号,下同);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时,温度还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____。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8.下图是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a管中中气体为_________,试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若玻璃管中气体为50mL,要使实验成功注射器中气体至少需要_________mL。

(3)C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通过实验E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综合分析上述五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质量约为五分之一

③实验C中现象: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④实验D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

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

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

蒸馏水,没有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无法测得水温为25.15℃,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故选D。

2.D

解析:D

【解析】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字,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

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正确。故选D。

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A选项正确;

B.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 选项错误;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C选项正确;

D.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D选项正确。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

的方程式是:2Mg+CO2点燃

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

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 (24+16)]=3:20,故正确。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

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故选C。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Cl的化合价为-1;HClO中Cl的化合价为+1;KClO3中Cl 的化合价为+5;故选择B。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

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

9.A

解析:A

【解析】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气体的分子数不

变,C+O2 点燃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范文上海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上海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附属中学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2983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