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结合氨基酸的性质,得
出结果
此练习针对性强,
既巩固知识,又使
学生在感性认识
氨基酸性质的基
础上,自主分析综
合,提取信息,促
进学生进一步掌
握知识,并学会灵
活运用,还能及时
纠正学生的认知
误区。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氨基酸1、氨基酸的结构
(1)含有-NH2及-COOH
(2)除甘氨酸外,其余都是手心分子,且都是L型。
(3)α-氨基酸通式
2、氨基酸的命名
3、氨基酸的性质
(1)具有两性:碱性和酸性
(2)成肽(缩合)反应
(3)显色反应-----检验氨基酸
四、教学反思
以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理念为指导思想,依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化学提高班,知识储备较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强),这节课采用引导探讨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学习,真正实现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将问题采用逐步深入的分层认识的方法,以四个问题领着学生一步步去思考,并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都习惯于传统模式的被动接受法,而且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若完全放开让他们去摸索,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
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手段以突破重点、难点以及初步建立起氨基酸的知识网络。教学手段如下:
1、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本节课内容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而且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了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运用了多媒体进行了辅助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动画和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直观地再现于学生眼前,并进行启发引导来突破难点—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接下来在计算机上用动画的形式来描述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其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将有利于学生们对反应实质的深刻理解。这节课学生的思维容量也比较大,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的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习题反馈来看,掌握情况良好。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发现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为学生提供可使用的知识,来建构理解的一种策略。‖[2]在发现学习模型中,教师首先提供一系列事例,然后让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的方式得到隐含于其中的知识。
与直接教学法和讲授法相比,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更具有迁移性,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长期保持更稳固。有研究表明,在有指导的发现教学中,教师讲述和解释的时间更少,而提问的时间更多。
3、设计富有驱动性的、有层次性问题
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但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要由易及难,逐步展开。并且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指导,以帮助学生避免进入―死胡同‖,或是避免学生―钻牛角尖‖ 。比如,在讨论氨基酸的―两性‖问题时,可以先引导分析官能团,-COOH和-NH2具有哪些性质呢?这一过渡更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他们更容易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理论操作范例/周可桢等主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05
[2]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38 – 339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范文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氨基酸》优质教案[精品](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