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X*i=Xi-X

σ

(2)

式(2)中;X*i为标准化值;Xi为观测值;X为平

均值;σ为标准差。数据标准化后均值为0,方差为1。

3.2 驱动因素回归分析

由于逐步回归是在自变量之间存在复共线性的

情况下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的方法之一[19],本文选

择逐步回归分析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驱动因素。

本文运用SAS软件计算,运行结果见表3。逐

步回归共经过5步得到最优结果,第5步选进3个

变量X3、X10和X11。模型Pr>F为<0.000 1,3

个变量系数Pr>F分别为0.006 6、<0.000 1和

<0.000 1,SAS中α的默认值为0.15,说明模型和

估计的系数都通过检验。

表3 逐步回归结果

Tab.3Result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步骤进入变量移出变量模型R2 F值模型伴随

概率

1 X70.786 9 62.78<0.000 1

2 X30.841 7 42.55<0.000 1

3 X100.892 2 41.38<0.000 1

4 X110.936 1 51.28<0.000 1

5 X70.928 2 64.63<0.000 1

步骤变量参数估计标准误F值伴随概率

1 X7-0.887 08 0.111 96 62.78<0.000 1

5 X30.222 74 0.070 72 9.92 0.006 6

X100.461 99 0.073 09 39.95<0.000 1

X110.951 82 0.071 77 175.91<0.000 1

  回归模型为:

Y=0.222 74X3+0.461 99X10+0.951 82X11(3)

回归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

农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回归模型见

式3。3个变量均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正向关系。

由于该逐步回归是在指标标准化基础上进行的,回

归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大小可说明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直接关系。因此,农产品价格每

增加一单位,耕地利用集约度提高0.222 74单位;

耕地质量每增加一单位,耕地利用集约度提高

0.461 99单位;财政支农每增加一单位,耕地利用

集约度提高0.951 82单位。

根据经济学供求原理,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生

产的比较利益增加,农民会提高耕地利用的集约化

水平,增加农产品供给;相反,农资价格的上涨会打

击农民耕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耕地利用集约度下

降。劳动力工价的提高意味着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

机会成本增加,农民会考虑弃农务工,从而导致耕地

3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21卷

利用集约水平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正向关系,这说明市场因素对耕地集约利用状况有重要影响,较高的农产品价格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农产品价格进入模型,而农资价格和劳动力工价没有进入模型的可能原因是,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相比其他两个变量对农户的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更易于激发农民的耕作热情,从而提高耕地集约度。

耕地质量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正向关系,这说明耕地质量对耕地集约利用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耕地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耕地利用的效率,耕地质量越好,耕地利用效率越高;另一方面,质量好的耕地,风险低、见效快,农民愿意投入。财政支农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正向关系,这说明政府对农业投入增加,一方面激励农民的耕作热情,另一方面为农业发展注入了资本,农业发展有了充足的源动力。因此,财政支农政策的力度加大,就会促进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提升。

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没有进入模型,说明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不是耕地集约利用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其中,乡村劳动力在逐步回归第一步进入模型,在最后一步被删除。这说明乡村劳动力对耕地利用集约度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乡村劳动力的增加,农民可能投入更多劳力进行耕作,从而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但当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时,过多的乡村劳动力反而导致农业低效生产,降低耕地利用集约度,从而表现出人地关系影响着耕地集约利用状况。在逐步回归过程第一步中,乡村劳动力的估计系数为-0.887 08,乡村劳动力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呈负向关系,这说明目前湖北省正处于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阶段,过多的乡村劳动力反而导致农业低效生产,降低耕地利用集约度。

从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出,湖北省目前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其目标不仅仅是满足家庭消费,还包括追求家庭收益的最大化。3.3 驱动因素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可将驱动因素对因变量的作用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19],本文采用通径分析方法揭示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如表4,P

为Xi与Y的直接通径系数,即标准回归系数;如横向表头为X3,纵向表头为X10→Y,

则横纵交叉点的数值表示X3通过X10对Y的作用大小,即间接通径系数,其他表中值以此类推;ri

为Xi与Y的简单线性相关系数。Xi与Y的简单线性相关系数可看做Xi对Y直接通径和间接通径之和,驱动关系路径见图3。X3、X10和X11对Y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符号相同,说明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对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明显的影响效果。从间接通径系数来看,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3个变量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反向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大,即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既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直接原因,又是其他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的间接原因。总之,从直接通径系数和间接通径系数看,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都对耕地利用集约度都了决定性作用。

表4 通径分析表

Tab.4 Table of Path Analysis

变量名PjX3→Y X10→Y X11→Y riy

X30.222 74 0.222 74-0.094 73 0.075 66 0.203 67X100.461 99-0.045 67 0.461 99-0.251 45 0.164 87X110.951 82 0.017 71-0.122 05 0.951 82 0.847 4

图3 通径分析图

Fig.3 Diagram of Path Analysis

4 研究结论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1990~2008年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1990~2008年的19年间,湖北省耕地投入强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利用程度表现出波动状态,利用效率变化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利用集约

 第1期      赵 京,等: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度总体上稳中有升。

(2)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价格每增加一单位,耕地利用集约度提高0.222 74单位;耕地质量每增加一单位,耕地利用集约度提高0.461 99单位;财政支农每增加一单位,耕地利用集约度提高0.951 82单位。

(3)农产品价格、耕地质量和财政支农政策既是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直接原因,又是其他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影响的间接原因。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耕地利用行为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其目标不仅仅是满足家庭消费,还包括追求家庭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农产品市场和非农劳力市场状况影响农民耕地利用行为,进而影响区域耕地利用集约度。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稳定并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土地整理实施的质量,改善耕地质量,并加大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对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和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成武,李秀彬.基于生产成本的中国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1):9~15.

[2] HERZOG F,STEINER B,BAILEY D,et al.Assessing the in-tensity of temperate European agriculture at the landscapescale[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06,24(2):165~

181.

[3] 文枫,杨庆媛,鲁春阳.重庆都市圈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6):15~20.

[4] 王玲,孙洁,吕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3):607~611.

[5] 许月卿,王静,崔丽,等.基于多元数据集成的农用地集约利

用———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7):1 117~1 124.

[6] 陈瑜琦,李秀彬.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J].地理学报,2009,64(04):469~478.

[7] DIGGELEN R V,SIJTSMA F J,STRIJKER D,et al.Rela-ting land-use intensity and biodiversity at the regional scale[J].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2005,6(2):145~159.[8] VERMAAT J E,GOOSEN H,OMTZIGT N.Do biodiversitypatterns in Dutch wetland complexes relate to variation in ur-banization,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or fragmentation?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知识文库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2)在线全文阅读。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3692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