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分析】(1)本题是图文试题。观察图中各组数字,结合题目具体要求,可知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结合例句可知,补写既要照顾具体语境,如:历史节点,鲜活场景,同时还要注意句式上,动词加定语加中心语的形式;如: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这遥远的文化。
(3)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此题解答,可结合自己熟悉的一个名著来解答,注意体现出自己的收获,以体现“力量”。
故答案为:(1)75%的观众都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23岁以下的占33%。
(2)书信里封存着鲜活的时代;书信里粘连着遥远的文化。
(3)示例1: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他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阅读不但会让你生活在丰富里,一辈子不后悔,终生受益不尽,而且会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示例2:“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既体现在使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上,又体现在对我们精神的升华和对视野的拓展方面,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对图表的有效信息进行筛选,概括三则材料的共同点,18——23岁占33%,24——29岁占42%,把两个年龄段和占比合并作答。
(2)本题考查补写排比句。答题时应注意,补写的句子和示例句子“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在内容、字数、句式等方面保持一致,从书信的特点和作用等角度造句,构成排比。
(3)本题考查针对问题表述简洁。答题时应注意,关键答题点: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最好以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结合阅读经验,谈谈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用读名著为例作答,做到言之有理语句通顺。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曾经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①;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②;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③。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为之(震惊/震撼).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正当她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跃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然而)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放眼两岸,真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脚下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暄(xuān)徘徊(huái)如痴如狂
B.溅(jiàn)上溯(shuò)排山倒海
C.颤(chàn)巍(wēi)巍万马奔腾
D.钻(zuàn)磐(pán)石得意扬扬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震惊然而鬼斧神工
B.震撼然而巧夺天工
C.震惊于是巧夺天工
D.震撼于是鬼斧神工
(3)在文中三处划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如虹如带的飘逸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泊如镜的沉静
B.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虹如带的飘逸③如狮如虎的豪壮
C.①如狮如虎的豪壮②如泊如镜的沉静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D.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答案】(1)C
(2)D
(3)B
【解析】【分析】(1)A.暄﹣﹣喧; B. shuò﹣﹣sù;C.全部正确;D.zuàn﹣﹣zuān
(2)震惊:大吃一惊;震撼:震动,摇撼。于是,连词,表顺承或因果;然而:连词,表转折。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自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鬼斧神工:形容技能精巧,非人工所能及。
(3)根据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判断。黄河上游水库是“沉静”的,流淌到河套平原是“飘逸”的;龙门峡的黄河是“豪壮”的。
答案:(1)C(2)D(3)B
【点评】本道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字音字形、词语辨析、语句衔接等能力,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
17.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经济一日千里,道路交通发展迅猛。学校拟举行一次中国桥梁图片展,要挑选一批讲解员。根据示例,续写几句话。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有幽默感,35字以内。
例:重庆市黄桷湾立交桥,是我国目前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一座枢纽型立交桥。走错一步,就是重庆一日游;走神一秒,午餐就变成宵夜。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________
(2)概括图中主要信息。(50字以内)
【答案】(1)千万不要相信中国人说不行不行,其实我们只打破了几个吉尼斯记录而已。
(2)中国春节档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2018年较前两年有大幅提升,2019年观影人次稍有减少,而票房略有增加。
【解析】【分析】⑴中国经济一日千里,道路交通发展迅猛,所以才会建成港珠澳大桥,成为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续写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有幽默感,强调大桥的世界性突破,又要说得谦虚风趣一些。
⑵带着分析观影人数和票房数据的“问题”审读表格,使审读表格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表格的中心,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数据类别:中国春节档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特点和变化规律:2018年较前两年有大幅提升,2019年观影人次稍有减少,而票房略有增加。
故答案为:⑴千万不要相信中国人说不行不行,其实我们只打破了几个吉尼斯记录而已。
⑵中国春节档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2018年较前两年有大幅提升,2019年观影人次稍有减少,而票房略有增加。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续写。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结构、句式要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⑵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18.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
(2)阅读下面有关“童谣”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①________据史料,童谣最早见于《诗经·魏风》。②________如古人还将其称为“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语”等。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要,胖娃儿骑白马……”一首首川西童谣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在深深的巷子里,③________,在幽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然而,童谣却④________。
(3)下面是一首名为“四季花儿歌”的童谣,请在空缺处写出恰当的句子。
三月里,桃花红,桃园结义当英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里,桂花香,广寒宫里看吴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月里,梅花开,喜鹊闹梅好运来。
【答案】(1)①历史悠久;②分布广泛;③内容浅显;④形式多样。
(2)童谣起源于何时;童谣别称很多;在青青的田野上;把那份纯真永远留在了他们心里(3)六月里;荷花放;花中君子美名扬;九月里;菊花黄;东篱采菊登高忙
【解析】【分析】⑴“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童谣历史悠久,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童谣的内容选择有三个基准点: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简短,结构划一。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形式多样。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等。
⑵补写句子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根据“ 童谣最早见于《诗经·魏风》”,1空应是关于起源的提问:童谣起源于何时;2空说明童谣的别称较多;3句写出地点和前后句构成排比句式;4空总结童谣的作用和影响。
⑶仿写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结合示例,根据各个月份代表性鲜花特点,结合初中名著名篇的故事仿写。比如:三月-桃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六月-荷花-《爱莲说》花中君子等。
故答案为:⑴ ①历史悠久;②分布广泛;③内容浅显;④形式多样。
⑵① 童谣起源于何时;② 童谣别称很多;③ 在青青的田野上;④ 把那份纯真永远留在了他们心里
⑶① 六月里;荷花放;花中君子美名扬;② 九月里;菊花黄;东篱采菊登高忙。【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仿造示例,对每一项有关童谣的特点提取关键词或自己归纳作答。
⑵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衔接。答题时应注意,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⑶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答题时应注意,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据道,5月20日,针对美国谷歌公司将停止提供安卓系统的技术支持一事,中国华为公司回应说,华为有能力继续发展和使用安卓生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华为和荣耀品牌的产品及其服务,在中国市场不受影响。
面对霸凌和围堵岿然不动、保持坚挺,华为的这份自信鼓舞人心。这份信心来源于丰厚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其背后是华为的________远见、________的忧患意识和多年艰辛苦练的技术内功。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知识文库新初中中考语文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练习题及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