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欢乐,会抱怨,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失望,因为我们总按着自我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最终才发现原先事实不是我们所想的。其实想要欢乐是比较容易的,那就是珍惜眼前的便可;想要满足是异常容易的,那就是用进取的平常心去理解现实罢了。
:
最近,我阅读了世界名著《不抱怨的世界》。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改变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一本优秀的励志书籍,能够启发和让人获得力量。
:
吝惜、优厚、岔路、滋润、抱怨、思绪、牢骚、贬低、耗损、驱使、招揽、反射、快意潇洒、万物相对、年幼无知、无拘无束、怡然自乐、如梦似幻
:
1、给自己一点时间,别害怕重新开始。
2、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3、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4、不要试图教猪唱歌,那只是浪费时间,还会惹猪生气。
5、奋斗不一定能带来成功,但是一定能带来成长。
6、《圣经》中说,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变成酒。我要说:如果你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7、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8、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9、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你就要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是改变你别人的`唯一途径。
10、说出来的话要有建设性,如果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
11、当一个人遭到抱怨或批评时,他会觉得受到攻击,而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自我防卫,这样的防卫通常是以回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12、当我们在贬低别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以后依然故我。
13、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象、思考的东西。
14、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
15、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则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
16、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就能生存;如果追不上,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只能饿死。同样,羚羊如果能跑得过狮子,就能生存;如果跑得慢,抱怨狮子残暴没有任何作用,只能沦为狮子的口中餐。读后感·如果羚羊觉得不公平,那羚羊的食物——青草又该向谁抱怨,羚羊至少还能逃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17、人生的路有许多条,哪条路都连接着成功。即使你不慎拐入岔路,并且已走出很远不能回头,也不必沮丧、不必懊恼,因为人生没有死胡同,再崎岖的路也会峰回路转、别有洞天。
18、成功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当成长达到了成熟期,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19、心态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0、抱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满怀敌意地进行指责和埋怨对方;沟通是站在双方的角度,友好地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哪一种方式效果会更好,结果是毋庸置疑的。
:
最近,我阅读了世界名著《不抱怨的世界》。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改变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一本优秀的励志书籍,能够启发和让人获得力量。
:
吝惜、优厚、岔路、滋润、抱怨、思绪、牢骚、贬低、耗损、驱使、招揽、反射、快意潇洒、万物相对、年幼无知、无拘无束、怡然自乐、如梦似幻
:
1、给自己一点时间,别害怕重新开始。
2、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3、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4、不要试图教猪唱歌,那只是浪费时间,还会惹猪生气。
5、奋斗不一定能带来成功,但是一定能带来成长。
6、《圣经》中说,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变成酒。我要说:如果你能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7、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8、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9、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你就要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是改变你别人的`唯一途径。
10、说出来的话要有建设性,如果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
11、当一个人遭到抱怨或批评时,他会觉得受到攻击,而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自我防卫,这样的防卫通常是以回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12、当我们在贬低别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以后依然故我。
13、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我们会成为自己想象、思考的东西。
14、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
15、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则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
16、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就能生存;如果追不上,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只能饿死。同样,羚羊如果能跑得过狮子,就能生存;如果跑得慢,抱怨狮子残暴没有任何作用,只能沦为狮子的口中餐。读后感·如果羚羊觉得不公平,那羚羊的食物——青草又该向谁抱怨,羚羊至少还能逃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17、人生的路有许多条,哪条路都连接着成功。即使你不慎拐入岔路,并且已走出很远不能回头,也不必沮丧、不必懊恼,因为人生没有死胡同,再崎岖的路也会峰回路转、别有洞天。
18、成功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当成长达到了成熟期,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19、心态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20、抱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满怀敌意地进行指责和埋怨对方;沟通是站在双方的角度,友好地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哪一种方式效果会更好,结果是毋庸置疑的。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励志书。不过与那些试图整体重构读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书只是希望让读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按照书中描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8个月。顺利实现21天“不抱怨”的读者,基本也就实现了“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
这是一幅美好的“图景”吧。尽管作者兴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我却更相信“免费邮寄紫手环”是导致参与人数如此众多的原因。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费派送大白菜的活动总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跃排队。所以,假如这紫手环在工艺装饰上更为考究的话,吸引6亿人填写申请单也不是难事。
但对于“不抱怨”本身,是有话可讲的。人因其出身、财富、机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后天差异,要想让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种差异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难的。本书为倡导此种理念,开出了一些“诱惑”读者选择“不抱怨”的药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严重吗”一节的要义是“抱怨会让你失去更多。”这是通过一个男子在试图追捕肇事逃逸人员过程中的省悟展开的。肇事者撞了男子的猎狗,男子开车紧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这样的飙车过程中受伤甚至不治,给家人带来的伤害远胜于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一节则以“乐观意念能挽回健康”游说读者。虽然当今的科学研究还很难证实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点应该是对的:即便意念一点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绝症患者更为快乐的走完余生。
纯粹的“利诱”未必能让普通人保持恒心,这正是威尔·鲍温引入“紫手环”的原因。“紫手环”并不因为它的“紫色”或“是手环”而具备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鱼线上的游标而已,起一个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你完全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只要它够醒目且便于脱卸即可。
我并不认为顺着听闻的热潮而加入“紫手环”活动就能把人带入“不抱怨”的境界,这正如让白领学几天乞丐,可是不会自动养成朴素那样。“不抱怨”是个人充分内省后达到的心灵状态,它首先要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谈及的驾车男子就是例证。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种继发的执行能力,否则“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马上会被“忍无可忍”等热血豪迈给压下去。不妨从另一角度举例,很多人在公车上有过让座的欲望,但最后没能站起来,因为一种“此举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碍了让座行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肯主动举手也是一样的原因。克服这种心理恰恰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特立独行胆识,而这与上述随大流申领“紫手环”或集体装乞丐活动完全是南辕北辙。
人为什么会抱怨,归根到底是现实与欲望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层次的“不抱怨”往往都从淡化欲望着手。比如佛说“寂灭”,道家倡导“无为”就是这样的意思。当人充分肯定现实,不存在强烈欲望时,抱怨又从何谈起呢?是故《庄子》说“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的欲望去掉了,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而到了这种境界,也就不会简单把“唾面自干”当成懦夫行为了。
本书其实也看到了“紫手环”的单薄,为此向读者推荐了一组修习“不抱怨”的心灵阶梯: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最新《不抱怨的世界》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1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