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等。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谈谈我的课堂点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专用的电脑术语,这对于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往往是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很了理想。但是教师如果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学生年龄的特点 ,适当的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的语言来启发他们,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低年级的学会开机、关机这课的时候,我会请他们把爱睡懒觉的电脑叫醒,如此童趣的语言相信很受孩子的欢迎。把新建的文件夹比成是自己的'书包,每样属于自己的东西都要放好在书包里。避开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能很轻易的理解老师讲解的意思,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较短,例如:在指法练习的时候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种指法练习软件,使用儿童化、游戏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指法,如:“打飞碟”软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击键来打落飞碟;“拼单词”软件和英语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拼出英语单词;“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较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这些软件一般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光练习不使用,不仅不能体现技能的价值,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的指法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练习输入汉字。开始时,让学生一节课只输入同样的一句话,把这句话的输入练习得非常熟练,达到盲打的程度。经过三四课时的练习,再开始使用网络讨论软件,展开一些网络讨论,话题诸如:你熟悉的城市、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等。学生饶有兴趣地和伙伴展开网络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增长了知识,指法技能更是大大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和“弹指神功手”等荣誉称号。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同学已经早早完成了任务,不在安份于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了,这时候如果教师视而不见的话,就很容易打乱整个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于是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很强的表现欲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
例如: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课文,我先让学生自学,动手操作,把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编到一组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组员评价、补充,然后大加表扬这些学生,再聘请这些“佼佼者”当小老师担任其他组的组长,负责帮助本组成员,以便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基础很差的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强了小老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信息能力,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既增强了其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生们都盼望着自己能早日当上小组长,于是课前主动地预习课文,大大提高了积极性。这种在互动式的教学中树立榜样的教学方法使“少数学生更好,大多数学生都有收获”。然后在大家都学会后,请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想知道什么?……”只要学生愿问、愿学,教师就不必拘泥于教学内容,有的可以在课内小组讨论解决,有的可以课外自己查资料解决。这样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会理解深刻,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好地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学生展示一些新的悬念,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在此氛围下,指引着他们去求知探索。例如:我在教学“word”时,首先给同学们展示用word编写的一块图文并茂的文档,然后展示给学生们,我们看到的这块版面就是用word编写的,非常漂亮是吗?你们认真学了这一章节的内容,也能制作如此出这样漂亮的版面来。通过老师这样的启发,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会很快集中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几天来对于教育教学研究导论的学习,感受颇深,其实教育教学研究对于现在的教师来讲并不陌生。甚至几乎人人有课题。但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研究”的真正含义呢?从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来看,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有的人甚至连什么是教育教学研究都还没搞清楚,更多的人却是在为研究而研究。在我们周围不能说比比皆是,但至少为数不少。有的人甚至为了评职称,不得不去主持一个课题。有些部门也把它作为评选各类荣誉的一项条件。使教育教学研究走了样,变了味。
其实教育教学研究归根结底,就是“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而所谓更有价值,就是要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核心宗旨就是要使学生健康的成长。我们的研究一旦偏离了这一宗旨,那么,无疑就会做歪。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如何教好书,简单说,得先备好课。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说到底,离不开“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用心的研究了,是否在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日常工作了。教师要做的是什么,教师要做的就是研究如何使用教材去实践课标,需要用心去研究的。我觉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教学中处处有研究。我们就是要“把我们听到的做出来,把我们看到的做出来,把我们想到的说出来,把我们做到的写出来。”而我们还要做的一点就是把我们的研究加以反思,提炼,把我们的思想转化为理论,这就是教育教学研究。
老师讲的另外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坚持。教育教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那样是做不好研究的。老师所列举的美国关于大班化和小班化教学研究的例子,对我们是个很好的启发。他们从幼儿园一直跟踪到大学,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研究,这样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这样得到的研究成果才真正有价值。
老师的讲座,对我们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位教师都可以说是生动而有意义的一课。他让我们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对曾经的有失偏颇,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更好地指导了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使这项工作朝着更加务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方向迈进。
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三种主体性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育法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经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面带微笑和学生轻松地谈话,或敲一敲打击乐器等。一上课,我以亲切随和的教态和学生一齐听着音乐参与做律动,这样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气氛,而学生在一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就为后一环节的教学,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如在教第一单元《动画城》中《小机灵的歌》一课时,教师弹奏《西游记》插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在导入新歌时教师说:“难听出来了,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如果听出来,就跟着音乐模仿一下动画片人物的动作。”教师弹着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有的学生走到台前模仿起孙悟空、猪八戒的动作,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片中的人物,教师在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氛围后,又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经验,用较为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引人,进行了情感与音乐经验的双重铺垫。当学习《小机灵的歌》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法
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和学生平等相处,有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有了平等和谐的音乐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在一年级实验班有一个男同学,上音乐课不愿唱歌,不愿跳舞,非常腼腆,老师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动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还是不唱,最后我鼓励他上课坐得那么好,听得那么认真,肯定在心里早已经听会了,看会了,然后我让组里的其他学生唱歌,让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结果他不但不为难,接过乐器伴奏起来,效果很好,我及时鼓励他,最后他不但用打击乐器伴奏而且还唱起了歌,这时全体学生为他鼓掌,这次鼓励,使这个学生以后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范文心声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0篇)(心得体会与感想)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