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一网一门一次”和省委省政府“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三集中、三到位”等相关精神,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一是全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各窗口单位要对政务大厅窗口充分授权,使政务大厅各窗口能独立完成行政审批工作。近期,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督促具有审批权的各窗口单位对“三集中三到位”情况“回头看”,按照“五减一优”要求,对进驻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从流程优化再造等方面认真进行自查,进一步明确受理标准和审查标准,对涉及多部门办理的事项整合优化申请材料和表单,坚决消除模糊语言、兜底条款,确保每个项目的受理材料规范精准。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集中督查,对进驻窗口要授权不到位到位,对行政许可事项至今仍“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单位进行通报,切实提高政务大厅事项可办率。
二是对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梳理完善。参照省政府《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目录》,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市服务中心要对622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进行详细分析研判,加快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的标准模式,调整完善窗口设置,加强督促落实,确保到年底70%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大厅,进一步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三是加强对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的督促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基层分服务厅的业务指导,督促还没有落实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地点的力争在年底前落实办事地点,优化窗口设置,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同志们,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福祉,惠及党下、利在长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发有为、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会议精神,共同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及省、市政数系统工作会议部署,锁定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确定的“1210”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推动长春营商环境尽快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落实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按照省、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的总体部署,以长春营商环境尽快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为目标,树立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实现突破,形成示范,进而带动全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市场主体培育倍增行动”为抓手,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开办企业”指标组负责,区市场监管分局牵头)
1.全面推广企业登记智能化办理。落实推广企业登记智能化办理,依托智能审批应用系统,逐步提高开办企业登记智能化办理业务类型覆盖范围。
2.实现企业开办“一个环节”“零成本”。延伸企业开办服务链条,实行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企业社保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一个环节办理。免费向新开办企业发放印章及税控设备。
3.大力推广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积极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长春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各行业、各领域以及各部门间的应用,提高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率,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4.简化企业注销程序。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实现税务、社保、市场监管等环节协同办理,将非上市股份公司纳入简易注销范围。
(二)以“电网能力提升行动”为抓手,提高电力获得能力(“获得电力”指标组负责,南关区供电中心牵头)
5.持续压减办电时间。持续推进低压小微企业“三零服务”(零上门、零投资、零审批)实施,设定专人负责低压小微企业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答疑和解释沟通工作。
6.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落实国家、省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推广使用转供电费码,开展园区、楼宇、商业综合体等转供电主体违法加价等行为专项整治。
7.提高供电稳定性。大力开展带电作业,带电消缺,减少计划停电次数,周期性开展测温和局放测试,增强高压用户联动机制,完善线路自动化建设,缩小停电影响范围,减少故障处理时间。
(三)坚持公平公正,推动招标投标领域改革(“招标投标”指标组负责,区政数局牵头)
8.加强招投标领域监管。依托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监管,杜绝场外交易行为和围标、串标等问题。
(四)深化“拿地即开工”改革,持续优化办理建筑许可(“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组负责,区规自分局牵头)
9.深化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改革。推进行政许可“四个阶段”改革,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事流程,持续完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压缩审批时限。
10.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全区所有新建、续建工程建设项目除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外,全部进行全流程在线审批。
11.大幅提升区域评估覆盖面。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宣传力度,配合市发改委做好节能评估审查工作。
12.进一步降低办理成本。采用政策性减免、以保函替代保证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降低水土保持补偿、人防易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道路挖掘修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资金占用期间的贷款利息等费用。
13.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开展协同服务,促进项目生成,实行方案联合审查,联合验收;对工程规划许可、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审批、砍伐城市树木审批、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交警部门意见征求等实行并联审批。
(五)坚持阳光透明,全面规范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指标组负责,区财政局牵头)
14.推行“政采云”电子商城。组织全区采购单位参加培训,推进“政采云”电子商城的使用,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与便利度。
15.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鼓励采购单位在资金支付、信用担保、合同融资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六)坚持依法合规,实施规范审慎的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指标组负责,区市场监管分局牵头)
16.实现“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全覆盖。成立区“双随机、一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南关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施工图》,每季度发布工作指导。根据长春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事项清单制定跨部门抽查计划,并依法公示检查结果。
17.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完善“12345+”制度体系,更新行政执法部门工作清单,把保证行政执法公示信息精准作为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的基本要求。聚焦涉及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健康的重点领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专项检查和案卷评查。对执法人员资格证件审查发放流程进行制度化管理。推动街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打造“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执法方式。
18.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依托全流程监管机制,做好事前信用核查、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价,事后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工作。
19.创新包容审慎监管。对新业态领域、新经济模式探索建立容错管理机制,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在部分领域实施柔性监管、智慧监管。
20.对重点领域实施重点监管。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落实法律、法规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制度。
(七)坚持利企便民,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纳税”指标组负责,区税务局牵头)
21.全面推广“非接触式”办税。强化体验区应用,窗口操作向引导非接触式服务转变。简化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程序,不再设置审批环节,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推行无纸化单证备案。
22.大幅压减企业办税时间。设定业务办理标准时间和标兵时间,开展办税业务竞技活动,提高操作速度和工作效率,缩短窗口业务办理时间。优化留抵退税办理流程,缩短企业退税到账时间。
23.实行税费服务政策精准推送。加强税费优惠政策宣传,简化政策适用程序,实现政策信息精准推送。全面推广应用长春税务征纳沟通平台,推行“一对一、点对点”税企互动服务模式。
(八)以“绿色审批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指标组负责,区政数局牵头)
24.深化政务服务全程网办。通过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审批、“快递+政务服务”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方式,实现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引导更多事项网上办理,高频事项网办发生率达70%以上。
25.推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加快建设南关区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各类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
26.开展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按要求开展证照类服务事项申请受理、材料提交和缴费等各环节全程网办;研究提出降低涉企公证事项和事务的收费办法和标准。
27.深入推进主题服务,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探索我区“一件事一次办”特色套餐主题服务。一次性告知审批事项要求及所需要材料,优化事项办理,推进事项联办。
28.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医保、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人才和就业等业务进行集成办理,线下采取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或增设专业网点的方式缩短服务半径,线上采取专业服务平台与市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方式,实现“一次办”“网上办”“就近办”。
29.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落实应用“好差评”平台,制定《南关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施细则》,加强制度运行管理,强化结果运用,差评整改率达到100%。
30.积极落实“跨省通办”。依据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开展“跨省通办”业务,及时收集并提报“跨省通办”需求事项。
(九)倡导守信践诺,加大合同执行力度(“执行合同”指标组负责,区法院牵头)
31.解决商业纠纷不超100天(复杂疑难案件除外)。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加强诉讼与非诉讼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纠纷解决方式分流对接。完善“分调裁审”工作机制,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现诉前化解纠纷,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提高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范文最新优化营商环境报告范文范本(八篇)(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