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雅各布斯以充满慈母心态的笔调,描述了邻居的耳朵与眼睛对维护一个社区的安全是多么重要。她举例说,圣路易市一个幼儿园下午放学时,几乎有一半的孩子不愿离开学校,这些孩子毫无例外地来自一个公共住宅区。在那些有着单独的玩耍场地和草坪的公共住宅区,孩子们常常在脱离大人注视的空旷场地被坏孩子欺负。而在有着老街区和人行道的“贫民区”,孩子们却可以安全回家,道路两旁的商铺和行人注视的眼睛,以及多样的路线给他们提供了保护。同样,一个夜行人在两边都有窗口注视的人行道行走,远比在空旷的现代化建筑丛林中穿行安全得多。
当然,我们很难说清楚居住小区的现代化和公共责任的消弭,究竟孰为因果;隐私到底给人们带来了福音还是冷漠,也很难穷究,但是作为一种现象,现代居住小区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病理。更令人无奈的是,现代人已经很难接受以往生活方式的回归,试想所有人重新回到以前的居住模式……我们还是断了这个念头吧。
你把钥匙交给谁保管
松散共同体的形成
雅各布斯还饶有兴致地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纽约――当然,她说的大约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出门时把钥匙放在附近一些店铺里,让来访的朋友自己去取。这个习惯非常通行,很多杂货店老板常常手头拥有十几把钥匙。
这种基于邻里熟人关系的保管,不是现代的付费服务能替代的。且不说手续的繁琐――在一个卡片时代,你经常要通过各种卡片比如身份证、通行卡来证明自己是谁,单是信任的成本已经高不可攀。“邻里共同体”的瓦解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雅各布斯所说的钥匙现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的童年,不要说钥匙,连年幼的我都经常被父母交给隔壁经常吵架的夫妇代管。但是现在,我甚至不知道隔壁那个按电梯时才发现和我住一层的邻居,家里究竟住了几口人。我的另一把钥匙,老实说,放在了办公室的第一个抽屉里。而我的不少朋友,都宁愿把钥匙放在远隔半个城区,远水不解近渴的亲戚或朋友家里,真不知道万一哪个冰雪天,穿着睡衣出门倒垃圾的他们被一阵风锁在门外,该怎么办。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城市小区里就没有交往。网络时代,大家似乎更习惯通过社区bbs发帖交流。一些松散的共同体比如社区“驴友”队、登山队、轮滑队暗香浮动,人们更喜欢按照兴趣,而不是通过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来结缘。“从身份到契约”的民法理念,似乎在这里得到了验证。凝结松散共同体的,是一根轻盈的纽带,纽带的根基是愉悦,敌人是责任。纽带不是捆绑,若有任何不适,可以随时脱离,不带走一丝云彩。这是现代城市生活特有的人际空间。
可惜的是,这种共同体却没有任何教育的功能。在这个共同体里,每个人都是经济学上的理性成年个体,彼此平等而不侵犯,像极了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到的猪猡城邦。但是,这里却没有对任何一种德性的培育和对共同体伦理的维护。此外,这样的共同体也是一个柏拉图所说的“无父无母的城邦”,没有一个“长者”群体的存在,少年也没有任何共同体可以参加。而在我的童年里,至少还有“警察抓小偷”这样的集体游戏可以玩。孩子们除了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外,在一个没有玩伴的小区城邦里,没有任何公共空间供他们成长,于是在工业化的娱乐方式中形单影只。无怪乎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感叹,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没有童年。
这也是一个没有青年的时代,从走出校门到成为老谋深算的成年人,一蹴而就。他们急切地需要脱离父母,投入一个新的、属于自己的小区,进入一个私秘的空间。小区的通行证需要他们用大量的财富支付,为了得到这些财富,他们不得不透支自己的时间和激情,而那些曾经为诗人所吟咏的,关于青春与梦想的童话,早已消散在布满城市灰霾的小区上空。
结语
空间的诗学,或政治学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荷尔德林的名句,如今已经沦为开发商的噱头,被广泛印刷在大城市马路边的广告牌上。人类进入都市以后,不再有诗。对“庭院”时代的眷注,绝非是为了诗意的回归,而是对影响了现代人精神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空间日益封闭现象的反思。同样,对现代建筑小区的描摹,也不是为了呈现一个妖魔化的居所,而是警惕原子化的蔓延。
对小区的反思也不同于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里,将住宅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的思路,或者如列斐伏尔等人将空间看作权力的网络和角斗场的观点,毋宁说,我们所看到的建筑空间的封闭,和一种更大的空间是同构的──比如民族国家。但是继续论述是冒险的,不如就此打住。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需要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结构,从逼仄的空间里腾身出来,拥抱新的可能。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相关热词搜索:
庭院走出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最新走出校园汇总四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也许落叶桂花,凉风阵阵就是秋的代名词吧,搁笔走出校园,去到山林间。
“芙蓉国”中秋时的天湛蓝,阳光既没有夏的热烈,也没有冬的高冷。小院后围成圈的梨树褪下了春日时晶莹小巧的花裙,孕育出了一个个小娃娃,一个个饱满可爱。前院角落的两边各占着两棵梧桐,根深深地扎在土中,粗壮的主干和枝条让人看起来高大威猛。春夏时梧桐翠绿的叶子悄然染上了金橙色,秋风向把剪刀,剪断了叶子的牵挂,从树枝上成群结队牵着的手扑到了大地的怀抱中。“啪啪”扑打叶子的声音从墙外传来,踩着枝条往外看,俨然是隔壁家的那只小猫:举着两只小爪子,立起来,对着梧桐落叶就一顿拍,边拍边要耀威似的叫,最后却是可爱的跳起来拍一片形似蝴蝶的叶子。
转头便见大路边一株株桂花树,叶子还是深绿的,鹅黄色的小花簇成几许小团,每朵都是骨嘟嘟的,花瓣细腻光滑,不见一丝瑕疵,如同刚出生的婴儿的脸蛋,用手指捻几朵下来,捧在手心,细闻一股醉人的香气浇灌了整个人,如同幸福的蝴蝶醉卧于花海之中。
突然,天黑了脸,秋雨开始缠绵无常,如断肠人的眼泪般深情和不绝。用手遮住风雨,跑到门前的遮雨亭,细品那清凉的雨丝。来去无踪,说的就是秋雨吧,或许只有那满地的落叶残花才能证明她的到来。梧桐叶打了蜡般,变得更有活力了,多了一份质朴刚劲。桂花借着雨水,散发着淡香。秋天这多情的乐手,抚着梧桐叶吟唱出了秋的歌曲、秋的声音。
梧桐的叶,桂花的香,清凉的风,多情的雨,都是秋的脚印,也是我的脚印
橙叶温暖,在山巅,在心间。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最新走出校园汇总(4篇)(走出校园是什么短语)(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