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主要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思想品德的教学及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已经接手第二学期,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家庭情况等我都一清二楚,并且教材经过上学期的摸索,对教材比较熟悉,所以工作起来还算比较顺利。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个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老师,令我欣慰的是优生们表现出非常的踊跃,我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当辅导老师,他们说:老师都那么有信心他们会学好,我们同样有信心。我相信在我的辅导下,他一定有很大的进步。我想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都是那么好。于是,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老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老师们确实是非常尽责,而学生时刻有个老师在身旁指点,学起来也非常起劲。两个班所定的9对一帮一小组,学生们全班都有进步,有的进步非常快。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培养了两位得力的班长。这些班干部能把班的学习和纪律管好,为我减轻负担。我为他们定出要争取每星期都拿文明班的目标,各施其责。还常给班干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在他们的努力下,班务工作能正常开展,本班这学期也只有两次没有取得文明班的称号。
这个班本学期的插班生很多,有六个,加上原来的一共有13个,全是男生,并且来自不同的省份,语言沟通和学习习惯的参差就最令我头疼。他们连上课的基本要求都没养成,并且有几个象、等是最调皮的。特别是,这个小孩特别好奇、好动。上学期天天都要跟同学打上几场架,我唯有苦口婆心地跟他做思想工作,慢慢把他转化,今个学期打架违纪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上课能遵守纪律,并且非常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优秀。但还是不时出现一些消极的思想。为了把班的常规工作搞好,我每天都坚持早上七点三十分前、中午一时四十分前就到校,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班上了解学生的早读、午读等情况,对学生进行晨会教育。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各项常规工作像早读、卫生、课堂纪律等都抓得比较好。
以上便是我这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的严格地要求自己,管理好班级!
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表演潜能得到发展,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从中受到心灵的愉悦、情感的熏陶。
一、运用多种方式,训练歌曲节奏。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有兴趣但易转移,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如果仅让小学生随着教师一遍遍的反复学唱,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学唱歌曲失去兴趣,而要完成一首歌曲的教学任务,不能只单单教会学生演唱而达到目的。歌曲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高质量的进行唱歌教学,就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为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中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从节奏入手对其进行唱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启发引导,使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表达高兴时要唱得欢快、活泼;抒情时则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的心情则要缓慢、低沉。例如:我教演唱《卖报歌》这首歌曲时,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寻找处理这首歌的方法。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有时学生难以体验。但当教师启发掌握歌曲性质、处理好演唱技巧后,再进行演唱,情感就会从处理的演唱中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学生也会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并从中受到教育。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学生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激情。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学生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进行唱歌教学时,我借用美术、舞蹈、游戏、故事等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始终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将音乐活动与其它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
尊敬的xx各学校领导: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这份求职材料。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渴望得到您的了解与帮助。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
我叫***,1997年7月5日,我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历史学教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吉林省首批办重点高中延边二中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现为中教一级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好历史教师工作。从1998年起,连续六年一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xx年被评为州先进工作者。下面我从教学、
教育、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向您介绍一下我自己。
从教以来,本着对学生们负责、对学校、对党和国家负责的精神,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学工作曾多次受到校、州、省的表彰,表彰情况如下:
20xx年12月,在吉林省中小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课》评选活动中,所讲的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被评为新型课一等奖。
20xx年9月,在吉林省高中历史学科第三届教学综合素质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注意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为此,我边钻研教材边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所作课件多次在州、省、国家获奖,获奖情况如下:
1998年12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北伐战争胜利》在全州电教教材评选中获一等奖。
1999年5月,制作的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在吉林省首届历史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
1999年,在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制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可爱的家乡延边》获一等奖。
20xx年,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情系延边》在东北三省中学历史学科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20xx年,制作的英语课件《britain and ireland》入选全国第七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其中参赛作品400多件,入选作品35件。
20xx年9月,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因特网上历史学习的平台,制作了“中学历史教学”网站,在k12全国中小学
教育教学网历史教师个人主页中排名第五,每天都有一千人左右的访问量,这里既是我与全国历史教师互通有无的地方,也是我为学生们们提供
学习历史的资源和进行情感、学习经验交流的场所。
1999年以来,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对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培训,曾给学校的全体教师讲过animator、flash、authoware软件的使用,另外
我在本学期的高一历史组组内集体备课时,给组内另外三位老师讲怎样用flash、photoshop软件制作历史课件,受到历史教研组组长和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
20xx年以来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学习成绩优秀,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在延边二中网站论坛上任
“大牛论坛”的版主,开辟了“班主任论坛”、“心灵驿站”等栏目,一些主题引起学生们强烈反响,如:“班主
任能和学生们成为朋友吗?”、“怎样对待上网玩通宵的学生们?”、“学生们个案分析”等主题,是学生们们经常回复的主题,通过网上交流,使老
师更加了解了学生们的心理活动,也与学生们进行了不见面的坦诚的网上交流,对以后加强对学生们有针对性的教育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同时
也加强了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积极指导学生们参加各种课外竞赛活动,1999年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们爱国主义知识教育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xx年在全国中小
学生们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知识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1、撰写论文。从教以来边从事教学工作,边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并写成论文。
1998年6月,论文《课外活动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实例剖析》被中国城市出片社收入《优秀教改教学经验论文集》。
1998年8月,编写的《延边德育教育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一书,被州档案局、州档案学会评为档案信息开发成果一等奖。
20xx年6月,论文《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被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
20xx年,论文《创新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编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丛书》第一辑《历史课学生们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
2、参加课题研究。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
1999年,被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开发》的子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开发》课题组成员,承担《延边德育教育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课题的研究。20xx年,参加编写了校本教材《情系延边》,现已出版,获学生们好评。
20xx-20_年,参加了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的“九五”科研课题“历史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科研成果论文《创新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编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丛书》第一辑《历史课学生们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范文小学教师党章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党章 教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