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通用7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演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5-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篇1: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

我的童年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以他及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篇2: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是写给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先生为人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有成就的一生,但有谁知道他风光背后的辛酸,他童年的苦涩、艰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

二、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三、检查预习

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诞生 孤苦伶仃

教谕 龙肝凤髓 溺爱 蹿房越脊

浑浑噩噩习以为常 光大门楣 椽子

四、感知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童年的?

2、这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读完本文,你对作者的童年生活有哪些感触呢?

讨论明确:

1、课文用小标题自然分开,从五个方面去写“我”的童年: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父辈们、每天最高的享受、开始认字、离开故乡。

2、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单调的、灰暗的。但正是这样的童年生活才造就了作者的生活作风: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正是因为这样的童年生活,作者才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五、问题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会用“灰黄”来形容自己的童年?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会提及那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呢?

3、“开始认字”这一部分,作者没有写“怎样认识字”,却大篇幅写了儿时的小伙伴,为什么?

4、离开故乡,来到了济南,吃上了白面馒头,还能吃上肉,可作者为什么却说过了一段“难过“的日子?

讨论明确:

1、“灰黄“写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单调、昏暗。有两个作用:

一是点明题目;二是引起下文,概括自己童年的特点。

2、这些小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有时激励“我”前进,有时鼓舞“我”振作。

3、突出了有意义的童年生活,也表达了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

4、这是因为作者离开了母亲、离开了故乡、告别了童年。

六、品味语言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例如:“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也只是平平淡淡的记述事实,都让人读来心酸。

七、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学生各抒己见,可谈谈读后感,也可谈谈自己的童年。

八、课堂小结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生命赋予的意义。季老一生都在用心思考如何写好大写的人,如何把自己的光和热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他也的的确确做到了。他将是我们心中一座永远不倒的精神丰碑。

九、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篇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

二、基础知识积累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查找资料,整理作者的常识。

明确:注意以下字音和字形:

一垄lǒng 教谕yù 龙肝凤髓suǐ 蹿房越脊cuān 门楣méi 椽子chuán

注意以下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

他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三、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明确:①贫穷的家庭;②艰辛的父辈;③吃白面的回忆;④童年的伙伴;⑤离乡的济南。

四、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作者出生的家庭极度贫穷,一年到头,只能“啃红高粱饼子就哭咸菜”,偶尔吃一回白面馒头如同吃“龙肝凤髓”一般;为吃一块白面饼子,竟被赶到水坑中。作者在6岁时便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也是极为残酷的事情。这些都是作者童年苦难生活的表现。

3、“每天最高的享受”这一部分中,作者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写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明确:

能激励我前进,鼓舞我振作;促进我养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良好习惯;提醒做父母的爱护子女要得法。

4、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明确: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只是平平淡淡的陈述事实,读来却让人心酸。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的童年,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何其幸福,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四、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我的童年

季羡林

贫穷的家庭

艰辛的父辈 凄苦的童年

我的童年 吃白面的回忆 心酸的回忆

童年的伙伴 深远的影响

离乡到济南

篇4: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我总以为朝廷这种东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极大权力的玩意儿。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我当然更是如此。总之,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它省份)穷。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十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渝,业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中我自己“跳出来”反对那一位臭名昭著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作者,惹得她大发雌威,两次派人到我老家官庄去调查,一心一意要把我“打成”地主:老家的人告诉那几个“革命”小将,说如果开诉苦大会,季羡林是官庄的第一名诉苦者,他连贫农都不够。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通用7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演在线全文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通用7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8169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