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阳光,一片春心,小屋微风渐行处,却然有知,野外更分明。搁《诗经》,风消息,小步下楼梯,转而问晴,青青杨柳丝,桂花淡淡心,小草岸边,绿水依依。忆十八年,独望江水,梦幻情缘,“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弄泥沙,小草悠静,蛐蛐身后鸣。空行处,灯影散,愁上明月,泪折莲花,今春已去,就待来年。
诗行春风春常在,盆中采花花醉人,斜看风筝忽悠悠,一江春水多精神。过余弃的建筑材料,仰望“民族风情街”,楼似绳索,带状流年,依然漫延,开发如春笋。
腊月二十四日,自别“桃竹溪沟”,迁“瓦窑坨”,早晚临边,视听江水,日日淡泊,夜夜平静。想曾经的.食品公司、木材公司、城北车站,春风一扫,梦萦堤岸,但见一株“烟陈草”,十分长得好,顶戴青青,灰白腰下,既是满含春色,又暗藏雪花飘寒。曾听一位中医传“烟陈藏冬更领春,梅花戴雪透心寒”,烟陈是一种报春很早的草,如比春兰,更胜梅花,其生长的速度,民间有这样的总结“二月烟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做柴烧”,提醒药师,采药在二月,或更早为好,最多不能超过三月,丝丝烟陈,才有药用价值,故《老圃赋》云:“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
沿岸北行,水波耀眼,脚下绵绵,自然舒服,再看平台处,人勤春更早,不知谁在江边恳了一块地,种些大蒜、白菜、火葱、甜菜、芫荽等,早有蒜苔孕蕊,白菜花黄,火葱郁郁,芫荽天梯,好像主人十天半月没有问及此地,假如今至,或再过几天来,更为惊呀,行色匆匆,春光明媚,春意难留。
闲挂钓杆,渔人在江边的垂钓,纯属姜尚带信来,不过人成各志,今非惜比,难归难,或许大气晚成,文王逢吕望,伊尹遇商汤,不正是这样的等待吗?我试了一下,有一个人的鱼杆插得不牢实,也许他常怀疑,不会钓到鱼,因为那时那地的渭水,不是现时现地的乌江水,纵然失望:两岸春风,花径江南,夜来更静,又过了,空回忆,闲话无处说,转眼一番风雨,人生梦中摇。
细想故乡的童年,踏青更繁多,春天来了,譬如找菌子、捅黄鳝、捉青蛙、抠螃蟹、灭刺苔、掏鸟窝、吹枹木壳等,有时母亲烙点“浸粉粑粑”,也要叫我去园子里扯几根火葱来做调料,丢些面条煮,热气腾腾,味道鲜香,几透人间的繁忙与时光的艰难,难怪农民说:“春来梁上燕,青苗秧秧,雨打慌忙,菜饭田间,耘日多长。”
春耕期间,人们上山干活常带干粮,以便减少饥饿和往返的耽误,但也有不带的,有时累了饿了,以水充饥,坐在地上歇息,或小躺泥土里,顺手一捞,嚼舌“丝毛根”,苾苾芬芬,报以介福。在我童年的春天,也然如此,常配合家里的生产,喂猪割草,望牛捡柴,硬是疲倦或中午太阳大,就睡在石板上养神,甚或不知不觉地睡去,一睡就是半天,这就是我童年的踏青。
越走越远,越走越累,越想越多,所谓春草如梦,梦想之蓝,蓝如大海……到了“二桥”边,远望“黑獭”,东风遂意,人生自老,春长好,往事难追,就此了了,断目桥下,沿坡而上,坡上慢慢爬。上了平台,返首过岸,青色连带代代相传,枯草漂泊,年年水上浮沉,怅恼,风流不在人知,我自斜阳度。
暖意折回,几许消魂,人生就像季节一样,不要一味往前走,还得学会轮回,因为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老子的《道德经》更是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晚来收,书里觅金,《诗经》西楼吟,漏声消远。
赏花踏青散文
走进五月,走近了夏!
家乡才有了迟来的春意。
满山的桃花杏花含苞待放时却被无情的春雪凌败。一连几场绵绵小雨,这国姿天香的牡丹花一夜之间悄悄怒放在陇东高原的每个地方。这不,就在前天下午,我带着小孙女来到新体育场浪孩子,一股浓浓的花香味扑鼻而来,眼前一片雪白夹着紫红色的牡丹花盛开了,赏花的人一拨接着一拨,我和孩子想留一张合影,无耐之下给她抢拍了两张,因为一岁多的小孩不听我的摆布。我只好留下遗憾回家吧。
一转眼周末又到了。老公提议去人工湖溜达一圈,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好多熟人上山摄了牡丹花园的美景发出来晒,很有诱惑力啊!于是我们改变主意爬山赏花。为了保存体力我俩打的上山,准备下山走回家;可是司机刚开车进入山门转了个小弯就路边车挨车的排了堵路了,上下堵塞让不开,这咋回事呀?我心想。下来的司机说根本车堵着不能上山,于是我们只好下车徒步爬上去。牡丹园里人山人海,花比往年开的又艳又大,花叶把花园篷的严严实实,美极了!这哪里像黄土高坡的山嘛,我们像在江南赏荷哩!摄影者络绎不绝,不能近观,只好随人流摄个大面积的'花景,在不忍心返回的人留中我们从后山沟里避静而返回。我想:到底年岁大啦!一向性格开朗的我也不爱在闹哄哄的人群中受挤了。
这天回家睡了一夜醒来,赏花的兴趣犹在。我思索着星期天再去近距离看看牡丹花如何?又怕人更多,犹豫片刻之后还是决定找个避静的地方轻松一下吧。
我和老公吃了早餐后,乘坐城郊车去我们本市周边某镇城乡结合的地方看庄稼去。离开家乡多少年来,每年春天不去郊游我真是心里痒痒的。
坐车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目的地下了车,在小镇上买了水果和矿泉水之后沿田间小路朝有树林的东南方向走去,途中遇见农民们三三两两在田间劳作。地里大多种的是芹菜,有小面积种着地膜玉米和大豆,农人们从地膜里往出来刨坂在地下的玉米苗,他们的辛苦不用多说。我和农民们攀谈几句后我们继续往树林走去,到树林一看,前面是一条河沟,在这片树林里我感觉好像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坐在一块相对干净的地坪上静静的看了一会儿书,老公坐不住一个人周边转悠去了。
我玩微信,和同学们聊了几句看到正午阳光明媚,杨树林里有好多我叫不上名的小鸟飞上飞下的戏闹,我追着它们想拍几张照片发给大家晒晒,可是机灵的小鸟们硬是装不进我的相框里,拍了两张不很理想。和老公一起回到镇子上吃回民馆子里的羊肉面片,午餐后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午休成了习惯的我困的不能再踏青了,又吆喝上老公一起返回家吧,夏日的双休日真是爽快极了!
踏青小记散文
从中午睡梦中醒来,头脑依旧有些昏昏沉沉,躺在床上,睁开重重的眼睛,一些慵懒的情绪,犹如软软的棉絮,暖和得很。然而,待起床,才发现,太阳已高高的在天空照耀着大地,上午浓浓的雾气早已消散,而从家乡来到武县时,一直伴随着我们的那种阴雨又寒冷的天气,终归还是看到了它们离去的背影了。索性,起床,一个人出去走走了。
依旧是那一路公交车,依旧还是在那个老位置下了车。那里并未有挂站台的标示牌,只是有一条大巷子,从那里进出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个站台了。而从那条大巷子穿过的时候,我还是转过了一道弯,又来到了那个小小的基督教堂。教堂大门的两端和上方,崭新的春联还依旧贴在上面,金黄的字,印在火红的纸上,似乎还带着浓浓的春节气息。教堂的大门紧闭着,站在门前远远地看着,两排长长的房子,高高的塔钟,看着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只是没有看到教堂里有任何人,虽然教堂院子里的草已经青绿,花已艳红,但是,整个院子里看起来,依旧还是冷冷清清的。也罢,毕竟这里并非基督盛行的国度,更何况浓浓的春节气氛,还并未完全消退,小巷旁两边房屋下的红灯笼,还依旧在高高地挂着,所以,此刻的它略显孤独,却也在情理之中了。终归,我还是转身,从小小的巷子,又回到了大巷子,然后,继续朝着那个我已许久没有去看望的“老朋友”方向走去了。
从居民区的小巷子走出,水泥钢筋越来越远,而自然的风景越来越浓了。油菜花地的油菜花开了,一片金黄却也让人眼前不由得一亮,几个老师模样的人,正在油菜花中踏着青,采着风。她们个个俨然褪去了冬天那厚厚的羽绒装,穿上了属于春天的时尚装束。她们戴着厚厚的眼镜,怀中夹着书本,在花丛中尽情地笑,摆着各种姿势,与金黄的花儿合影。路边,草地青青的,而有些地方,却被一整片的纯白色给覆盖了,围墙内,繁茂的树林中,鸟儿早已开始了它们欢呼雀跃的欢叫。那些周日放假的学生也出来了,他们或三三两两,或成双成对的,穿着蓝白相隔的校服,或扶着自行车在路边行走,或坐在路边三月三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交谈,却也是一幅好不惬意的神情。暖暖的阳光照射他们身上,而他们亦仿佛幼小的苗芽,在阳光普照的春日里,身心正在茁壮地成长。看着那些清澈的眼神,想想出来混社会已然七八年的自己,却也不知道自己的眼神,又还能拥有着几分校园里的那份清澈。然而,这就是人生,这也是成长,这也是天宇下的准则。只愿自己在这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越来越看淡,越来越拥有一份澄明的`心情,而不要被那些世间的俗念与纷争所污染。
而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了灵水,又将见到了那一池让我着迷的清灵。还未到溪边,潺潺的流水声,从深深的溪涧中传到耳边,那声音,有些幽远,又仿佛就在身边。附近的居民,又怎会浪费这一难得的大好时光,他们也是三三两两地来到了河边,他们挑着衣服,穿着他们当地朴实而独具特色的衣裳,从路边陡峭的台阶下到水边。但是,我想他们一定来晚了,不信?你听,从溪涧里已然传来了叮叮梆梆的捶打声音,还有衣服从水中撩起的落水声,溪涧中,已然一副好不热闹的景象。站在那座被不知名的古老大树隐藏起来的桥上,望向溪涧,果然已有许多人,正在溪中浣洗着衣服。溪涧中的水,依旧是绿得那么的妖艳,她们穿着长长的套靴,有红的,黄的,蓝的,有的踩在浸在水中的石阶上,刚好淹没小腿的清水,有的则蹲在岸边,一个个都在忙碌着,整个溪涧里,只有水声与笑声,仿佛一曲欢快的春的交响乐。如同去年所看到的,在水中洗着衣服,然后再沿溪而上的人是没有了,或许是刚从冬天的寒冷中走出来,又或许是其他的原因吧。却也见一个少女,正站在水中的石阶上,低着头浣洗着她的长长的秀发,她正弯着腰,青黑的秀发,如同瀑布般地倾泻在水中,那婀娜的身姿,仿若一个水中的精灵,映衬着这一溪的清灵。终归,我还是忍不住,从旁边的阶梯下去,女孩却也已洗完她的秀发,正将她的头发盘起。女孩与我对视时,对我这个异乡的陌生人微微一笑,笑容很是美丽,接着,她便提起身边的那桶衣服,拾阶而上了。而我,则独独站在码头旁边,望着这一溪漂浮不定的艳绿,拍打着岸堤,而自己的倒影,却也在水中摇摇晃晃。久久地望着,似乎有种被催眠般的错觉,那溪中的艳绿,仿佛漂浮在了眼前,而自己则似乎也跟着,浸淫在这一溪的泉水之中了。幸而,在旁边一位中年妇人的提醒声中,我才从那种恍然失神回过神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踏青的经典散文(锦集10篇)(有关踏青的散文随笔)(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