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散文
晚饭过后,孩子去上学了,我和朋友英子相约去爬爬山,一是因为我很想出去透透气,二是想陪陪她。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天空阴暗了起来,又怕下雨,可是,难得我今晚没有课。怎么办呢?我怕英子说不去,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走吧,暂时不会下。”英子说。我便庆幸了,我知道英子最近也大概很需要出去透透气,自从几个月前她的老公去世之后她在微信里几乎都是留些含泪的文字。再这样下去,她会闷坏的。
我朝着学校对面的山看看说:“我们去那走走,正是春天,那里的花开了。”
学校前面是一大片很空旷的田野,田野里小草绿油油的,远处山上的那一片片红色因为隔得远大概能看清是花,映山红。英子也很乐意,我问她有没有去爬过那山,英子说几年前去过。我呢,大概是当学生的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那里找过柴禾。至于是什么年纪已经忘记了——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我和那山就隔海相望,我在教学楼上拿着手机给它拍过照;在背后教室里的学生读书声里,我不止一次地注视着那里的日出和朝霞而遐想连篇;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要到那里去感受一下我曾经的少年时光,看看能否找到我曾经踩踏过的足迹。然而,我还是不曾去。直到昨天看到一个同事在那里玩后拍了很多花发在空间,我才真正下决心要去一次。
也算是一个心愿吧。人生有很多心愿,这样的心愿小得微不足道,可是,因为被沉重的其他的物质诱惑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我们何曾想过这样的心愿能实现才会得纯粹的快乐,带着这份心思我们出发了。
一路的小风,因为要穿过一个村子,大概就因为要穿过一个村子吧——我才多年不想去爬这座山。在我的心里,我不大喜欢农村里所感受到的那种破败、腐乱和世俗等等一类东西,我知道我的心已经多年脱离了它们,尽管我清楚那里曾是我的根。见到的村民不多,还好。天,依旧阴沉沉的,几只飞鸟在空中毫无目的地翻飞,慢慢的飞远了。田野里的蚕豆长得饱饱的,散发着幽香,我真想去偷一个吃,可是,我管住了自己。英子倒是觉得没什么,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多想了。
一路我们话不多,我知道说什么也是多余的。只要能出来散散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好了。
大概半个小时,我们已经到了山脚下。真是太美了!满山的花。全开的、半开的;红的、粉的;成簇的,单独的——白的像雪,红的像血。这些或白或红的花夹杂在这绿水青山中,真像是我们灿烂的.人生啊!在这沉默的大山母亲的怀里,有的花开了,有的花谢了,生的生死的死。我顿时觉得这花也是凄美的了,似乎都在含着泪诉说着人一世的艰辛和生命的无奈……
再过二十年,我还会想起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吗?我不知道。或许,因为想珍惜,我明天还来,可是,又能怎样呢?时光依旧的流逝,离开的依旧捉不到背影,比如,失去的昨天,正在流逝的青春和那些美好的年华……
英子说之前她老公曾经想来这里走走——沉默,我似乎听见她心里的泪在流的声音。
“要是他还活着该多好!”英子喃喃地说,“如今学校开起了集体食堂,要是他在,我和他每顿就不用自己做饭吃了。以前他经常忙工作忙得怕做饭吃……”
我的眼眶也跟着湿湿的,是啊!真是恍然如梦的一切!前不久,英子的老公还给我发备课本呢,那瘦瘦的面容历历在目。我和英子互相拍了一些照片,我给花和树也分别拍了照片。大概希望这份对它们的热爱能让它们永远留在我的心里,让我们都不再孤独,哪怕一切短暂如流星划过。
多美的花。洁白的火红的……
回来的时候,下雨了。
寒秋踏青--散文
阳历十月下旬到十一月立冬前的这段时光,习惯上称为寒秋。这时节,旷野里,冬小麦破土而出,以绿色浸染着、铺阵着地表,吞噬着荒芜;又以兵临城下之势,分割包围着豫西南平原上的庄村、城镇。
突出县城水泥森林的重围,落荒而逃入乡野冬麦领地,我有一种踏实的归属感。
这时期的冬小麦正值童年时代,一身稚气,满目清新,纤尘不染。阳光普照的清晨,冬麦叶子上的众多露珠,水晶般闪亮,如秋夜天河里的星星;在暖和的午后走进麦田,微风中泥香与禾香扑面而来,极易让人产生春暖花开的错觉。那高两寸许的麦苗儿,以浅绿、细密、匀称的垄行刷新了原野。若蹲在地里抚摸清凉而软和的麦叶子,定会感受到牵手儿童的温情。
这时的冬麦,的确有着苗不遮土的简约,然而细观起来,仍不失多彩多姿由于麦种的不同、播种时间的早晚、土壤的肥瘠等诸多因素,寒秋时期的麦苗儿颜色,也总是细差微别:有的嫩绿,有的青绿,有的黄绿,有的鹅黄。无论何颜何色,都是那样嫩秧秧、活脱脱的清纯可爱。这情形正如阳春之柳色,大同而小异也。又由于地形地貌的迥异,麦苗的垄行姿势不一梯田的麦垄,如地图上的等高线,圈圈环绕着梯级而上;岗坡地的麦垄,似凝固的瀑布,有水线的动感;平地的麦垄,像五线谱比排着,跳动着音律。
冬麦田盎然的绿意,与晚秋萧瑟的景象,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又是合理的配置、浑然的协调。在我看来:田野里这每一株麦苗儿,都是一个文字,字字生动鲜活;每一垄麦行;每一块麦田,篇篇美文,缀合成宏篇巨著,由近而远地次第展开,大美无言。农民,是这部巨著了不起的.作者;大地,是岁岁复写的纸张;耧脚,是如椽的巨笔;麦种呢?则是淋漓的墨水呵!
每当我面对被冬麦一统天下的田原之时,总有一种面朝大海的感觉。那一望无际的麦地,就是浩瀚无边的海面;那起起伏伏的岗坡,就是静默的波涛;那隐隐约约的远山,则是遥远的海岸。
立于一个自选的制高点上瞭望,能真正体会到一个哲理:天高地厚,所以载万物容万象:天远地阔,所以任鸟飞纵马奔。蓝天、白云和葱绿的冬麦田地,共同拼合出最辽阔的地理空间,延展着最博大的人世襟怀。置身于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人显得何等渺小,名利又何足挂齿!
来这里休闲,不用担心什么风险,不必顾虑什么后果。这里是一个安歇疲倦心灵的温馨港湾,能让你彻底地放松,完全地坦然。放眼广袤的原野,间或可以看到农人在麦地锄草、施肥,虔心敬意:家犬黄狗,往往安卧地头,守护着主人架子车之类的农具。
这期间的麦田里没有一轮一轮的绿波,只有条分缕析的垄行,肌理般诗意地排列着,优雅地延伸着,提升着我阅读大地之书的兴趣。清凉的秋风,时而轻扬我的衣角,让我飘逸;时而沁入我的身心,清心凉肺。
是的,这南阳盆地的沃壤与地气,选择和培育了冬小麦这优良的旱地粮食作物;这优良的粮食作物,又养育和繁衍着盆地优秀的子民;这优秀的子民,又积淀和传承着灿烂的盆地文化这就是我对冬小麦敬畏的原因啊!况且这寒秋的时光,又是岁月精彩的段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就是春天。 在古代,人们一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把二月称为仲春,把三月称为季春,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并不是春天的第三个月或者三年。
“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阮籍诗歌中的这个“九春”也是春天,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 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绿碧须,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鸾凤翼。” 明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这句诗里的“阳春”依然是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 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 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不仅这些诗文中的“阳春”是春天,连如今的广东省阳江市所辖的县级市阳春市,也是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
春天阳光明媚,“青阳”也成了春天的雅称。陈子昂《感遇》诗“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中的“青阳”正是此意。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和宿迁市泗洪县青阳镇、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以及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的“青阳”,均有春天之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这里的“青春”不是少年、青年人的年龄,它是指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也是春天的代称了。《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明刘基《风入松》词:“但道青春未谢,不知芳径苔深。”还有李大钊 《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中的“青春”,都是春天的意思。
其他还有天端、艳阳、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以及苍灵等,都是春天的雅称,它们不但丰富了春天的内涵,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宝库,是后人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
春的繁华在枝头上缤纷着冬的归隐,走进春的脚步,已把昨天的故事变成了传说。季节倒望着渐行渐远的雪消失的倩影,陡增的冷意弥漫了心头;放眼前瞻时,清明的一滴晶莹,映照的是前生还是后世,一抹茫然袭击了双眸。
春在清明的回首里等待花飞花落,清明从旭温的暖风里迎接的是繁荣过后的阒寂。
花在树上沉淀起俏俏的娇艳,人看花,花观人,年年复年年;人的相貌被日月改写了岁岁复岁岁的内容,但人知道,明年的桃红杏粉梨白业已不是今年的红桃杏粉白花的梨。
挤挤拥拥的花簇,很热烈,芬芳着一季的情愫。花朵之外的梦想繁密了一世的疏离,人在花树下想着花的心事,花在人的头顶揣摩着人的企及。
理想的天空布满了晶亮的圣洁寓言,谁在春情的纯意时月里,望过清明节下一堆堆坟茔上的黎明之光和傍晚那殷红逝去的庄重及庄严。
无论熙熙攘攘的人群与扑棱棱忙于绽放的花团有着怎样迥异的想象,清明的肃穆都在那里告诉你,再怎么稠稠的企盼,都将稀稀地散落在土地的一隅。
行走的身影,一寸一寸丈量着生命的距离,每一次的动静,都是对自己生的一次抛弃。人走过昨天,昨天就在人的身上刻下一枚细细的吻痕,这迹象,让人无法感知,却足够人体味一生。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踏青的经典散文(锦集10篇)(有关踏青的散文随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