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管理日志》之1月7日:互联网创新的第一步(精选9篇)(马云(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马云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数字化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马云和阿里巴巴,没戏?”

这是发表在《证券时报》上的一篇评论文章的题目,作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一,B2B没戏,大企业的B2B是自己的B2B,外人别想赚钱。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亚马逊想在网上卖索尼,人家就是不给他,他就没辙;二,中小企业的B2B需要平台吗?平台有不可替代性吗?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成本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许多成功的企业没上网,他们一样活得很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别再一相情愿地说不上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种声音,也是当时市场上不少质疑者的想法。马云的回答是:永远相信自己。但是,马云不是盲目的相信,他在做两个基本功:一是仔细倾听顾客的心声,二是保持绝对的专注,“就盯着一只兔子不放”。

行动指南

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第二,客户愿不愿意为这个价值付钱?第三,他愿意付多少钱?如果答案是清晰而明确的,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篇7:《马云管理日志》之1月13日:没钱了

其实到了6月我们已经没钱了,我们用钱很节省,必须打车的时候也只打夏利,这6个月里我们没日没夜地干,那时我们在全国有两三万会员,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了,名气比较大了,但也有很多人猜测阿里巴巴到底在哪里。

我们最早的策略是阿里巴巴迅速进入全球市场,利用国际资本,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培养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当时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炒得很热很热,但实际的东西没有什么,我们避开中国的“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打入海外市场。我们根本没有被看做是中国公司,很多美国人用了半天还搞不清楚,这是中国的公司做的。我们的时机掌握得不错,最后美国《商业周刊》通过各种途径分析出我们在杭州。我们不允许和亲戚朋友讲任何关于阿里巴巴的事,不是想保密,那时候和他们讲:我们要做80年的企业,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网站。一定会被认为是疯子,因为那时下个月的工资在哪儿都还不知道呢。

美国《商业周刊》最后通过外交部,通过浙江省外办来调查我们,采访我们,打开我们家门一看吓了一跳--这就是阿里巴巴公司,

我们将近20几个人就睡在那里边,干啊干啊,《商业周刊》那时看到我们很吃惊,我们倒是没觉得什么,我们是穷人的孩子,苦出身,在他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在海外已经很有名气了,有几万商人在用的这个网站竟是从这个房里出来的。我们这一步棋走得很对。

--马云20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192月,杭州湖畔花园,马云的阿里巴巴悄然启航了。马云在湖畔花园的家中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他们甚至颇有先见之明地对这一“ 重大事件”进行了全程录像。会议中,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围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则做着各种手势发表演讲。马云选择杭州的理由很简单:“由于远离北京、深圳这些IT中心,人力资源相对便宜。”早期,一位香港的IT高手Tonny想加盟阿里巴巴,马云说:“每月500元。”Tonny说:“这点钱我连给加拿大的女朋友打电话都不够。”即使如此节约,到1999年6月,马云已经没钱了。

行动指南

真正意义上的省钱,也能省出核心竞争力。

篇8:《马云管理日志》之1月3日:创业是一个长征

有些人盖房子不打地基,一般来说,打地基花的时间要占盖房的30%,我从来没建过,也不相信一个有着稳定成规模的收入来源的好企业能在5年内成功 (像通用电气、微软、甲骨文),不管是新经济还是旧经济,有一点不会变--给你的客户带来价值。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将改变世界,但是你必须了解它,了解你的客户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即使你了解了这些东西,也不能说你马上就能赚钱,因为你的团队可能还没准备好。所以一个伟大的公司诞生前必须做很多事,企业不是游戏,需要计划、努力和运气。

我一直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充满信心,从一开始,阿里巴巴就认为互联网是一个长征。20世纪初,汽车刚发明的时候,美国有2 000多家汽车厂,现在只剩下通用、福特等。汽车也和网络一样有美好和恐怖的日子。

我相信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不会在一两年内成功,可能要花、,

开始容易,继续难。在这个长征里,只有你的心很坚定,眼界很开阔,才能把高兴和不高兴的事看轻;只有把钱看轻,才能赚到大钱;只有给别人带来价值,才能赚到钱。

阿里巴巴还没有完成地基,我知道人们很好奇。我们做企业不是因为别人也在做,不是因为别人希望我们做。我们做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能做到,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怎样才能做到,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告诉别人。

--马云回答网友提问

背景分析

2001年前后,除了互联网寒流,马云和阿里巴巴在公众面前也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有人这样描述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网络企业。是它让中国人的网络企业广泛地被世界认同,也是它让我开始发现中国的网络电子商务有点不切实际,是它让我从头看到勤俭持家的网络企业,也是它让我看到了炒作的疯狂,是它第一个携国外市场的成功而杀入大陆市场的国人办的网络企业,也是它让我预想到最终成功的B2B企业不会是它。”

马云最清醒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有一个梦想,更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告诉别人”。最出人意料的是,马云的“长征”心态。

行动指南

以“长征”心态来应对你创业路上的拦路虎,打好“地基”,花点精力在“内功”修炼上。

篇9:《马云管理日志》之1月15日:变与不变

我们的策略不断在变,但有三样东西永不改变:愿景目标不变,我们的目标是做80年的企业,成为全球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我们的使命不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的价值观不变: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我们的策略要不断变化,去年和前年,我们的策略是利用国际资本,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利用国际资本,培养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因为国际电子商务比国内成熟。今年我们是“B2C”-- Back to China,在中国市场进行拓展。

--马云在2001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数字化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从1998年到2008年,多变的马云一直坚持不变的是什么?马云提到了自己做企业的“三大不变”,分别是愿景目标、价值观、使命,

当然,马云后来对其目标作出了调整,早期是要做80年的企业,后来调整为要做102年的企业。马云对此作了解释,从成立之初的20世纪最后一年1999年,一直发展到22世纪的第一年2100年,阿里巴巴要成为一个横跨3个世纪的全球性传奇企业,并以持久稳定的发展保障客户利益的最大化。

马云最多变的是应对市场的策略。比如,1999年,马云的策略是拓展海外市场;2000年,马云谈到中国互联网业的过去、未来,他认为,现在最关键是赢利问题;2001年,马云则强调起中国概念,他甚至发明了一个名词“B2C”-- Back to China。

行动指南

确定以及肯定一下你的10年、50年都不变的东西--愿景、使命、价值观。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马云管理日志》之1月7日:互联网创新的第一步(精选9篇)(马云(2)在线全文阅读。

《马云管理日志》之1月7日:互联网创新的第一步(精选9篇)(马云(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18314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