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编程指令:指令是PLC被告知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的代码或符号。从本质上讲,指令只是一些二进制代码,这点PLC与普通的计算机是完全相同的。同时PLC也有编译系统,它可以把一些文字符号或图形符号编译成机器码,所以用户看到的PLC指令一般不是机器码而是文字代码,或图形符号。常用的助记符语句用英文文字(可用多国文字)的缩写及数字代表各相应指令。常用的图形符号即梯形图,它类似于电气原理图是符号,易为电气工作人员所接受。
2.指令系统:一个PLC所具有的指令的全体称为该PLC的指令系统。它包含着指令的多少,各指令都能干什么事,代表着PLC的功能和性能。
一般讲,功能强、性能好的PLC,其指令系统必然丰富,所能干的事也就多。我们在编程之前必须弄清PLC的指令系统。
3.程序:PLC指令的有序集合,PLC运行它,可进行相应的工作,当然,这里的程序是指PLC的用户程序。用户程序一般由用户设计,PLC的厂家或代销商不提供。用语句表达的程序不大直观,可读性差,特别是较复杂的程序,更难读,所以多数程序用梯形图表达。
4. 梯形图:梯形图是通过连线把PLC指令的梯形图符号连接在一起的连通图,用以表达所使用的PLC指令及其前后顺序,它与电气原理图很相似。它的连线有两种:一为母线,另一为内部横竖线。内部横竖线把一个个梯形图符号指令连成一个指令组,这个指令组一般总是从装载(LD)指令开始,必要时再继以若干个输入指令(含LD指令),以建立逻辑条件。最后为输出类指令,实现输出控制,或为数据控制、流程控制、通讯处理、监控工作等指令,以进行相应的工作。母线是用来连接指令组的。下图是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产品的最简单的梯形图例: 它有两组,第一组用以实现启动、停止控制。第二组仅一个END指令,用以结束程序。
5. 梯形图与助记符的对应关系:助记符指令与梯形图指令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而梯形图的连线又可把指令的顺序予以体现。一般讲,其顺序为:先输入,后输出(含其他处理);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有了梯形图就可将其翻译成助记符程序。上图的助记符程序为:
反之根据助记符,也可画出与其对应的梯形图。
6. 梯形图与电气原理图的关系:如果仅考虑逻辑控制,梯形图与电气原理图也可建立起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梯形图的输出(OUT)指令,对应于继电器的线圈,而输入指令(如LD,AND,OR)对应于接点,互锁指令(IL、ILC)可看成总开关,等等。这样,原有的继电控制逻辑,经转换即可变成梯形图,再进一步转换,即可变成语句表程序。 有了这个对应关系,用PLC程序代表继电逻辑是很容易的。这也是PLC技术对传统继电控制技术的继承。
3.PLC编程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外部输入、输出继电器、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器件的接点可多次重复使用,无需用复杂的程序结构来减少接点的使用次数。
2) 梯形图每一行都是从左母线开始,线圈接在最右边,接点不能放在线圈的右边。
3) 线圈不能直接与左母线相连。如果需要,可以通过一个没有使用的内部继电器的常闭接点或者特殊内部继电器R9010(常0N)的常开接点来连接。
4) 同一编号的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使用两次称为双线圈输出。双线圈输出容易引起误操作,应尽量避免线圈重复使用。
5) 梯形图程序必须符合顺序执行的原则,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执行,如不符合顺序执行的电路不能直接编程。
6) 在梯形图中串联接点、并联接点的使用次数没有限制,可无限次地使用。
4.梯形图
梯形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在形式上沿袭了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图,它将PLC内部的各种编程元件(如继电器的触点、线圈、定时器、计数器等)和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命令用专用的图形符号、标号定义,并按控制逻辑要求及连接规则进行组合和排列,从而构成了表示PLC输入和输出之间控制关系的图形。 梯形图:I0.0
Q0.0I0.1Q0.0 )
1.梯形图的基本符号:
1)触点:代表逻辑输入条件,例如开关、按钮或者内部条件等。
2)线圈:通常表示逻辑输出结果,如:灯负载、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或内部输出条件。
3) 盒:表示其它一些指令,例如:定时器、计数器或者数学运算指令。
( )IN
100TOF触点 线圈 盒
2.梯形图的书写规则:
1)、梯形图中的触点只有两种: 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触点可以无限次使用。
2)、梯形图中输出用—( ) 表示,同一输出变量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3)、梯形图左右两边分别有母线和结束母线。
4)、梯形图从左→右,从上→下的顺序书写。
5)、触点可以任意串并联,输出可以并联,但不能串联
3.绘制梯形图应注意的问题:
1)梯形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通常可以省掉不画,仅画左母线)。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组合,表示驱动 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右边。
2)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
3)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去路放在梯形图左方(左重右轻原则);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去路放 在梯形图的上方(上重下轻的原则)。这样做,程序简洁,从而减少指令的扫描时间,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程序尤为重要
4)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则称为双线圈输出或线圈的重复利用。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最后一次的线圈才有效,而前面的线圈是无效的。
5、绘制梯问道
1、编写程序,实现如下功能:由PB1启动程序、PL1常亮、
PL2实现每隔0.5s闪烁、为停止按钮。程序编写好后,加载到PLC,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编写程序,实现如下功能:由PB1启动程序、PL1实现每隔1s闪烁、20s后PL2由暗转亮、PB2为停止按钮、PB3为计数复位。程序编写好后,加载到PLC,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定时计数
4综合: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实验
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方向均设有红、黄、绿三只信号灯,交通信号灯启动时,6只灯以一定的时序循环往复工作。
梯形图设计步骤如下:
1) 依图中所示元件及方式绘出各个时间点形成所需支路。这些支路是按时间点的先后顺序绘出的,而且是采用一点连一点的方式。
2) 以时间点为工作条件绘出各灯的输出梯形图。
3) 为实现交通灯的启停控制,在梯形图上增加主控环节。作为一个循环的结束,第二个循环开始控制的T7常闭触点也作为条件串入主控指令中。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梯形图用编程软件包,按照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的要求,编制PLC控制程序。按照要求连接PLC主机和输入/输出实验板,运行PLC控制程序,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输入信号,观察输出结果。
关于plc实习报告总结
来上海有一个月了,每天都在不断接受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可编程控制器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而且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PLC日益广泛应用形势,近几年,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PLC这门课程。技工学校专业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不亚于大专院校,而技校层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且近年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增加了技校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在新技术的专业课教材使用方面,没有成熟、统一的技校配套教材。如何在技工学校教好这门课程?现在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PLC教学的一些见解。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有一般又有特殊,既有新授又有复习,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既有典型单元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同时技工学校的学生又是一个学习基础、习惯和动机差异很大的群体。这就决定了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我们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多下功夫。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担任《PLC原理及应用》的很多教师采取的是“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势必也就造成了“言者津津,听者昏昏”的教学局面。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上,尤其是PLC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最适宜于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引入“行为引导学”教学方法。为了搞好双边互动式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气氛,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不仅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编程方法等,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从各方面获取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还增强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例如:在介绍了一些基本指令后,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讨论这些指令能解决的基本电力拖动问题,并动手画有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用相机拍或者从网上下载与PLC应用有关的机床拖动图片,连成一幅作品,完成后粘贴在班级教室内,供学生参观他们所做的成果。
一、系统功能分析:
1.自动门控制装置的硬件组成:自动门控制装置由门内光电探测开关K1、门外光电探测开关K2、开门到位限位开关K3、关门到限位开关K4、开门执行机构KM1(电动机正转)、关门执行机构KM2(电动机反转)、指示灯等部件组成。 (光电检测开光K1、K2用按钮替代,以手工按下按钮模拟检测到有人通过的信号;限位开关K3、K4使用实际行程开关,以人工碰触模拟开门或关门已到位;电动机使用实际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指示灯使用实际的220V指示灯。) 2.控制要求:
1)当有人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1或K2时,开门执行机构KM1动作,电动机正转,到达开门限位开关K3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 2)自动门在开门位置停留8秒后,自动进入关门过程,关门执行机构KM2被起动,电动机反转,当门移动到关门限位开关K4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 3)在关门过程中,当有人员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2或K1时,应立即停止关门,并自动进入开门程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plc实习报告(集锦16篇)(plc实训报告实训内容)(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