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阅读:上海人保局:是否发高温津贴与当月气温高低无关
上月没有35℃以上高温天,单位是否可不发高温津贴?市人保局回应,根据今年6月的新规,“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因此,夏季高温津贴发放的条件,取决于工作场所是否为露天或室内温度是否降低到33℃以下,而与当月的气温高低没有关系。市人保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本市夏季高温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还明确:对于劳动者工作场所的性质难以确定的特殊情况,用人单位应结合实际,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程序,合理制定发放办法。
此外,《通知》还强调,夏季高温津贴应纳入职工的工资总额,用人单位在发放夏季高温津贴的同时,还应继续做好工作现场清凉饮料的供应工作。
成都市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12元,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就应当按此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市人社局提醒,高温津贴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成都高温津贴标准为10-12元 不在最低工资标准内
据了解,四川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天8元~12元,而成都市的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12元。“目前成都市执行的是每人每天10元~12元的标准,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就应当按此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人社局提醒,高温津贴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同时,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要据实单列,同时应计入企业的工资总额。
人社部日前下发关于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6月15日至7月29日,在全国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通知中,用人单位遵守高温津贴的规定情况列入了检查内容。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条件下的防暑降温工作,保障高温条件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川人社办〔2012〕24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对全市高温津贴标准进行调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气温以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为准。
二、全市高温津贴标准在确定的每人每天8元10元的基础上相应调整为每人每天10元12元,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应将日高温津贴标准至少上调2元。
三、用人单位应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具体工作条件,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依法建立健全夏季高温津贴支付制度,明确本单位高温津贴发放的具体岗位工种等。
用人单位在发放高温津贴的同时,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合理增加休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高温津贴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
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要据实单列,同时应计入企业的工资总额。
五、各区(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以及高温天气下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六、调整后的高温津贴标准从6月26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2016成都高温津贴]
进入6月之后,不少地区迎来高温天气,高温津贴也进入发放时间。日前,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今年我省高温津贴仍沿用发布的标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0元。
根据207月出台的 《关于我省企业高温季节津贴标准的通知》,企业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 (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及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不含33摄氏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津贴标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0元。气温以省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为准。
企业应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具体条件,建立高温季节津贴制度,并通过平等协商合理确定本单位的高温季节津贴发放条件、范围及具体标准。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不得因增加高温季节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季节津贴。高温季节津贴计入工资总额,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在高温天气期间,企业应遵守有关规定,根据本单位实际,合理安排职工工作,减少或停止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责任在个人或在企业,都享有社会保险待遇,即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并由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实用性法定的医疗救治以及必要的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康复所需费用,也包括保障基本生活的费用。
5月1日起各地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降低工伤保险平均费率0.25个百分点和生育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的决定和有关政策规定,确保政策实施到位。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工作,待国务院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后统一组织实施。
未来几天,合肥的最高气温将烧到35℃以上,劳动者将面临“高烤”考验。7月20日,记者从合肥市安监部门了解到,全市将加大对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的检查力度,确保防暑降温措施到位。
安监部门将严查防暑措施
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对高温作业的时间、防范措施都做了详细规定。合肥市安监局表示,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作业时间要求。因生产工艺要求,应急抢险需要,不能按规定停止高温作业的单位,则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减少高温接触时间,同时做好防止高温中暑的应急准备工作。
同时,用人单位还要加大防暑降温经费的投入,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此外,合肥安监部门将加大对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存在高温作业岗位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据职责分工,依法进行查处,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
高温津贴不可用饮料代替
今年,安徽省的高温津贴标准依然是10元/天。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饮料、凉茶都不能替代高温津贴。
记者从安徽省人社厅了解到,高温补贴发放时间为每年的6到8月份,共3个月,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0元。判断是否属高温补贴发放对象有两个标准,符合其一即算。分别是:从事露天岗位工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
需要注意的是,高温补贴是要纳入工资总额的,但不能计入最低工资,用人单位不能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但企业不能以发放饮料、绿豆等防暑降温饮料充当高温补贴。高温补贴应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
工作时中暑可申请工伤
高温作业,经常会有人发生中暑,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工作时中暑其实可以申请工伤。而且,只需办理了工伤认定手续,劳动者就能享受100%医疗费用报销。
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中暑列入了职业病范畴。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暑是指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地才属于工伤范畴之内”。
此外,如需申请工伤认定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个人均可提出。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应自员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的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劳动者本人提出的,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根据职业病鉴定机构开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和相关材料,办理工伤认定手续。
[20安徽高温津贴]
从广东省人社厅了解到,今年全省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与去年相同,为每人每月15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6.9元。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省政府授权省人社部门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平均工资、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确定并可年度调整。
享受高温补贴的工种
室外作业的有建筑工、环卫工、外卖快递员、交警巡警等,室内作业的有炼钢工、机械铸造工等。
发放的时间
从今年的6月开始至10月结束。
高温补贴发放注意事项
1.气温达37℃以上,下午暂停户外施工
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高温津贴申请报告(整理14篇)(高温津贴发放管理办法)(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