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病害处置试题及其答案 路基边坡病害与防治
练习题 一、填空: 1、路基边坡病害类型: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 ” 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养护路基边坡.
3、工程防护技术可分为工程 措施与工程 措施。
4、抹面防护包括: 、 、 、 。
5、砌石防护包括: 、 、 。 6、支挡工程包括: 、 。
7、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技术是指将( )防护与( )防护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同防护的一种方法。
8、综合防护技术的种类: 结合植被护坡技术、 结合植草护坡
9、众所周知,土质路基边坡的主要地质灾害表现为 ,按其破坏的规模可分为 滑坡和 滑坡。边坡整体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 形;局部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 。评价边坡的滑动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排除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措施有: 排水、 排水、 排水和 排水四种。
11、边坡的深层治理包括:排除 、 支护、 技术。
12、边坡的浅层治理包括: 排水、 设计、 防护、 防护
13、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设置边沟、 、 、 、 。
二、名词解释
1.剥落:2.落石:3.崩塌:4.表层溜坍:5.错落:6.坡面浅层滑坡:
三、单项选择填空:
1、边坡的浅层治理的常见方法,地面排水、截水沟设计、坡面防护、( ) A.边沟防护 B.挡土墙防护 C.冲刷防护 D.土钉支护 2、边坡的深层治理中的常见方法,排除深层地下水、( )、锚固技术。 A.边沟防护 B.土钉支护 C.挡土墙防护 D.冲刷防护 四、简答题:
1、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疏、堵、绿、补”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养护路基边坡,试说明“疏、堵、绿、补”的含义。
3、简述综合防护工程中边坡加固原理。
4、简述边坡治理原则
答案:
一、填空:
1、.剥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风化剥落、错落、坡面浅层滑坡 2、“疏、堵、
绿、补” 3、加固、防护 4、抹面防护;捶面防护;喷砂浆和喷混凝土防护、勾缝和灌浆
5、护面墙护面;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护坡 6、抗滑挡土墙;抗滑桩 7、植物 工程 8、三维植被网、框格结构 9、滑坡 整体 局部 圆弧 土体流动 10、渗沟 渗水隧洞 平孔 集水井11、深层地下水 土钉 锚固 12、地面、截水沟、坡面、冲刷 13、截水沟(天沟)、排水沟(泄水沟)和跌水与急流槽(吊沟)。 二、名词解释
1.剥落:边坡开挖后如果不及时防护,坡面将发生风化,岩土体风化成散粒状后,将顺坡滑落下来。
2.落石:坡面受雨水冲刷或风化作用后,浅层岩石发生局部松动,在重力作用下从坡面落下。
3.崩塌:岩体在陡坡面上脱落而下的一种边坡形式
4.表层溜坍:大气风化及水的侵蚀作用下造成表层破碎的土体沿局部软弱面滑动坍塌,称为表层溜坍。
5.错落:指斜坡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性的快速下错的现象。
6.坡面浅层滑坡:坡体浅层若分布有较软弱的岩土体或者破碎的硬质岩石,则在自然营
力及重力作用下易造成这些浅层岩土体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以水平位移为主向下滑动的现象,
三、单项选择填空
1. C、2. B 问答题:
1、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1)岩体结构因素的影响;
2)岩性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3)力学因素的影响; 4).水因素的影响 5)气温因素的影响;
6)岩体结构面赋存物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的影响; 7)时间因素和渐进破坏的影响; 8) 构造作用和残余应力的影响; 9)扰动因素的影响
2、“疏、堵、绿、补”的含义。
“疏”就是有效地疏导路面积水,使其及时排出路基。要做好水流疏导工作,必须保持跌水槽、急流槽、截水沟、排水沟、路边沟等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和完好性,保证路面不积水,排水系统水位不受自然因素影响,以确保路堤的稳定。 “堵”就是要堵住已损毁的圬工、砌体的孔隙和裂缝等处的渗漏水,同时还需要降低路基边沟水位,防止地下水位升高渗入路基,对路基造成侵蚀而降低路基强度。
“绿”就是在路基边坡种植低矮灌木类植物,通过绿化植物的根系来固土护坡,并且利用植物的枝叶减弱雨水对路基边坡的直接冲刷,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CBM工程的要求,搞好边坡绿化种植,可以避免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坍塌。
“补”就是要及时填补边坡缺土。当天气恶劣,土质含水量大,或边坡较陡时,可外掺适量水泥或生石灰粉,用来降低土的含水量,提高边坡填土初期稳定性。 3、边坡加固原理:
综合防护技术中的三维土工网和框格结构,在植被充分发育之前,防止边坡受雨水侵蚀而在土质坡面上产生沟槽,同时保护框格内的植物不受雨水侵蚀,同时工程防护材料对坡面土体起锚固、包裹作用,增加了坡面土体的法向应力,相应地增加了抗滑力。
随着植被在坡面的形成,植草的根系在土中错综盘结,使边坡土体在其延伸范围内成为
土与草根的复合材料,草根可视为带预应力的三维加筋材料,有效地提高了坡面土体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从而增加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对边坡浅层土体起到稳定加固作用。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风化带,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起到预应力锚杆作用,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4、边坡治理原则:
(1)坚持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 (2)安全性
(3)技术经济合理性 (4)实施的可能性 (5)重视社会人文因素 (6)重视环保绿化
(7)对于性质复杂的大型滑坡,可以绕避时应尽量绕避
(8)对于可能突然发生急剧变形的滑坡,应采取迅速有效的工程措施 (9)对于性质简单的中小型滑坡,一般情况下可进行整治,路线不必绕避 (10)路线通过滑坡的位置,一般滑坡上缘或下缘比滑坡中部好
(11)整治滑坡之前,一般应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以减缓滑坡的发展,然后针对引起滑坡滑动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12)滑坡整治工程宜在旱季进行,并注意施工方法和程序,避免引起滑坡的发展
1、高填方路堤常见的病害有类: 、 、 。 2、高填方路堤的沉降主要表现为 沉降和 沉降。 3、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路基所处环境条件 的路段。
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 、 、路基填料发生显著变化和 结合部处。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必然导致路面 、 以及构造物两侧路面 ,严重影响公路的质量和行车效果。
4、高填方路堤沉降原因有: 方面原因、 方面原因、 原因。
5、高填方路堤沉降预防措施: 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加强 技术。
6、高填方路基病害常见的处治措施: 法 、 法 、 法、 法。
二、名词解释
1、换土复填法 2、固化剂法 3、粉喷桩法 灌浆法 三、单项选择填空:
1、因填筑土质不符合要求,路基出现下沉但面积不大且深度较浅,采用( )法,简便快捷。 A.灌浆法; B.固化剂; C.换土复填; D.粉喷桩法
2、用( )使水泥浆液在适当压力下充分填充于路基孔隙,形成新的结石体,这对于提高路基的强度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A.粉喷桩法; B.固化剂; C.换土复填; D.灌浆法 四、简答题:
1、高填方路基沉降表现形式及危害?
2、影响高填方路堤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因素?
3、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预防中,设计方面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4、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预防中,施工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5、高填方路堤沉降预防中,在养护工作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 一、填空:
1.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边坡坍塌。
2、均匀 不均匀
3、基本一致 地形、水文地质、填挖 断裂、不平整 错台, 4、设计 施工 路基填料 5、设计方面 施工方面 养护
6、换土复填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灌浆法 二、名词解释
1、换土复填法:原路基出现病害部分的土挖去,更换符合规范要求的土。
2、固化剂法:处理高填路堤的下沉时,可在原填料中掺入固化剂处理路基病害。 3、粉喷桩法:粉喷桩处理软基土是通过专门的机械将粉体固化剂喷出后在地基深处就地与软
土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新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在原地基中形成强度与刚度较大的桩体
4、 灌浆法:灌浆法是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
浆液以充填、渗透和挤密等方式占据土粒间或岩石裂缝中的空间,经人工控制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合体”。
三、单项选择填空:1.C 2.D 四、问答题:
1、高填方路基沉降表现形式及危害 1).工程地质变化处:表现出的强度、压缩沉降量亦不同 2).地形变化处:
路基填方随地形变化其填方高度也发生显著变化。不同的路基填方高度所发生的沉降亦不同,特别是在填挖交界处填筑土和原地面土具有不同密实度和不同的沉降量,在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均匀沉降,使路基纵向呈马鞍形。在路线通过地形横坡较大的路段,出现半填半挖断面,填筑土和原地面土密度不同,受施工作业面的限制导致填筑土和原地面土结合不良而使路基两侧发生不均匀沉降,表现为一侧高一侧低。
3).水文的影响
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是导致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土、粉土、湿陷性土等在干燥情况下土体结构性强,承载力大,路基稳定不变形;在受到水浸泡后,土体结构性迅速破坏,承载力大大降低,导致路基变形破坏
4).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段与路基结合处
路桥过渡段和台背沉降是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由于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受到施工作业面的影响,该段路基压实往往不如整段路基压实好,工后沉降大。且在台背处,台背一侧为刚性体,路基一侧为柔性体,结构差异性大,导致不均匀沉降,发生跳车。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致使高填方路堤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轻则路面纵向线形不连续,视觉不良,行车不平稳;重则路面开裂、松散形成坑槽,导致路面破坏,严重影响正常行车。
2、影响高填方路堤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因素?
1).路堤自身压缩引起沉降 2).地基的固结沉降和失稳破坏
3).填方体强度不足或填料的不均导致的差异沉降和边坡不稳定 4).排水或防水设施不当 5).外荷载的作用
3、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预防中,设计方面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设计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⑴路线选线中,在坚持路线总体走向通过主要控制点的原则下,因地形、地质环境布设路线,尽量避让不良地质地段,不需要追求高指标的线形,努力做到线形指标搭配合理,即可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⑵加强工程地质勘察。
⑶对原地面明确提出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 ⑷路线通过较陡的横坡及沟谷地段时,应按要求设置纵横向台阶,使填筑路基和原地面形成良好的结合,同时宜放缓边坡。 ⑸尽量避免高填方路堤和陡坡路堤设计。 ⑹做好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设计。 ⑺高填方路堤路桥过渡段要采取特殊设计,避免直接由柔性到刚性的路基设计结构,可以考虑采取半刚性的路基过渡。 ⑻对软土、盐渍土等不良地质路段,要采取特殊设计,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水稳性,同时要由试验计算路基的压缩沉降量,设计中要考虑超填厚度,使竣工后的沉降能维持路基设计高程。
4、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预防中,施工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⑴做好路基施工的准备工作。
⑵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3)重视原地面处理 ⑷填筑路基前抓做好路基临时排水工作,做到临时排水系统与永久性排水系统有机结合。 ⑸严格选取路基填料,并控制好填料质量。 ⑹严格控制路堤填筑工艺。 ⑺抓好路基特殊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 ⑻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5、高填方路堤沉降预防中,在养护工作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通过及时养护修补缺损,保证道路正常使用是养护工作的中心。在养护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加强对防水、排水构造物的养护工作,确保路基范围内纵横向排水设施畅通无阻;发现水毁地段应及时加固修补,避免路基遭遇水的浸泡;对地下水位高的地段,要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⑵对沉降量大形成跳车的路段,应分析原因采取注浆加固等有效措施稳定路基,及时修补破损路面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⑶对风蚀、水蚀的路基边坡,要及时修补加固,确保路基安全。 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好坡面植被防护,稳定路基边坡。
1、软土地基具有 、 、 、 、 、 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导致地基承载力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2、软土的类型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 、 与 。
3、由软土组成的地基具有以下特点: 、 、 。
4、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的 ,包括改善地基土的
和 ,提高其 。
5、换土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 内,也不宜小于 ,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
6、换土法施工的关键是将垫层材料压实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压实的方法常用的有 法、
法和 法。
7、压实能降低土的 性、提高其 强度、减弱土的 性,使经过处理的表层弱土成为能承担较大荷载的地基持力层。
8、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表明,影响土的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
及 等。土的压实效果常用 来衡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路基病害处置试题及其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