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儒林外史》后,我常想,还好我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现如今,我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可自控的人生,这是一件多幸运的事啊!
读《儒林外史》虽只是粗略的浏览,但我心中对书有了新的理解,也有更深的感悟。正因读过,而学会懂得。也因时代境遇的反差,所以珍惜。
我喜欢读《简爱》,因为书没读到一半,我就被主人公简爱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平凡人身上少有的一种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
简爱自幼失去双亲,还经常受到收养她的舅妈及其子女的歧视与欺凌,最终简爱被送进了带有孤儿院性质的洛伍德教会学校。长大后,女主人公简爱为了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生活,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她与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相爱,可后来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伤心之余,简爱孤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小学读后感,生活艰辛,后来因为心中一直对罗切斯特念念不忘,重新又回到了他的身边。这时,庄园已是面目全非,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简爱毅然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
自幼失去双亲的疼爱,还经常受到收养她的舅妈及其子女的歧视与欺凌的简爱能如此顽强独立地生活着。而我呢,爸爸妈妈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养成了我的任性,不知足。每次爸爸说我两句我就不高兴,虽然我知道他是为我好,可我总觉得他是在鸡蛋里头挑骨头。读着简爱悲惨的童年生活,再联想到自己对父亲的态度,我便会想简爱一定在想“如果她有爸爸,做错了事的时候能聆听到爸爸的教诲,该多好呀!”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加倍珍惜这份父爱。
简爱有一种面对困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是我远不如她的地方。我一直觉得自己数学成绩差,每次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第一反应就是问父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独立解决。有次遇到一道这样的题目: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乘以1.8加上3.2,当时我看到题目的第一眼觉得它很复杂,想都没想直接喊:“妈……妈……妈”。听了的哈哈哈分析,我才发现这道题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没有简爱那种面对困难时坚强不屈的精神。我想,以后,我再遇到困难,我会从哪里跌倒的,再从哪里爬起来。
所以,我要感谢《简·爱》这本书,它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勇敢去面对,坚持不懈,才有成功的希望!
有一种美,能放进你的背包,住进你的心扉,与你的俗世生活相伴相随。像点燃一堆看似无用的枯叶,生命暗淡后留下的残骸在最后的燃烧中照亮世界。诗人泰戈尔发现了这般清丽脱俗的美,他把它带到诗句里,镌刻在纸张上,像把铭文刻上铜鼎。一百年之后,那些美穿越风雨,依旧能在你打开书本的一瞬间直抵你的心灵。关于美,关于爱,关于感恩,关于世界……它们全被包含进了无声的文字,它们缄默不语,却鲜活得像夜莺喃喃的歌声。它们在泰戈尔的笔下,凝成了一本诗集——《飞鸟集》。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它由三百二十五首意蕴深长的小诗组成。泰戈尔讴歌爱,歌颂这世间美好的一切,万物生灵在泰戈尔的笔下都充满了善意。溪流汩汩作响,那是自然对世界的馈赠……旭日冉冉升起,那是上天对人类的爱怜……诗人的双目滤去了世故与不安,让爱静静的流淌,让美默默的绽放。我们在《飞鸟集》中,追寻美与爱,谛听生命的祈祷,为明天的理想,添上坚定的翅膀。
我存在于世,是永恒的生命的惊喜
赞美生命,是因为它的存在是一个华丽的奇迹。生命在无垠的宇宙间飘摇,我们常常为其脆弱流泪,也为其坚毅鼓掌。阿甘说过:“生活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而正因为无法预知的未来,才让坚持前行更有意义。
正如《飞鸟集》中提到的:“我存在于世,是永恒的生命的惊喜。”人生是变幻莫测的,此刻你脚下坚实的土地,可以让你赖以生存安生立命,而或许在下一秒,它就会变成沼泽泥淖,吞噬掉你的所有。而此刻你经历的狂风侵袭,在下一秒也可能阳光和煦。所以,在顺境中思虑危机,在逆境中坚信奇迹。要相信生命会在漫长的跑道上蜿蜒曲折出一个璀璨的梦,那些信念,会像夜空中的启明星,伴你度过最黑暗的夜,引领你去夺取属于你的绚烂明天。
永远不要折服于困难,因为活着就会遇到奇迹,因为我们的生命永远有惊喜。
休息属于工作,就好比眼睑属于眼睛
生活从来就不会给任何人开玩笑,它有其严酷冷峻的本质,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奋斗者。而我们却常常抱怨被生活戏弄,被求其不得的失落感深深包裹。殊不知,花开才有结果,付出才有收获。就像诗集中提到的“休息属于工作,就好比眼睑属于眼睛。”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其必然的因果联系。你要相信奋斗没有苦果,千难万险只是过程,你想要的远方,终会在曲折绕尽后抵达。忙碌的工作,才让惬意的休息拥有真正的意义。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墙上,贴着这样的一句话:“像狗一样学习,像绅士一样玩耍。”这所世界顶尖的名校给在这里求学的学子以这样的训诫,像狗一样疯狂地去学习,然后你才有资格去享受玩耍。所以,不要抱怨一切太难无法坚持,当我们没有拼尽全力时,我们都没有资格去祈求闲适。
我们误读世界,反说它欺骗我们
这是一首非常富有哲理的诗,初读之时,便被这短小的诗句中蕴含的大哲理所征服。泰戈尔想告诉我们何为事物的两面性,以及永远不要为某件事情下绝对的定义。在我们没有完全了解一件事物之前,一切的绝对定义都会显得肤浅无知。而本身就握着错误的观念去咒骂正确的真理,更是滑稽而悲哀。
世界是宏大的,我们在探索它的过程中常常会被冰山一角所迷惑而禁锢不前,放弃了机会去求取它真正的内涵。我们常常误读他,却以为自己的认知是完全正确的。当我们拿着对这个世界的错误印象时,却以为被世界所欺骗迷惑。不要随意去给某件事情贴标签打烙印,更不要随意去判断一个人,大多时候我们都在误读。当我们了解的多了,才能在心里形成客观印象,而形成客观印象时,我们不再去抱怨被欺骗,而是选择去包容。这,就是智者的情怀。
鸟以为让鱼活在天上是个善举
帮忙是一个大学问,泰戈尔在他的诗歌里也告诉了我们这个真理。鸟和鱼,是两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生物,一个在空中飞行,一个在水中遨游。空气与水,有着无法逾越的界限。若是鸟儿可怜鱼儿只能在水中,不能去体验将生命暴露在空气中舒展开,而将它带出水面,那留给鱼儿的,不是凌空的兴奋感,而是丧命的危险。
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类比,将鸟和鱼隐喻了生活中不同的人。当我们没有去经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就不要武断地想要去改造他的生命。行为的好坏不是单靠我们自己的思维就能下结论,也许对你有意义的事放到他人身上却是致命伤。好心办坏事是我们都不希望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换位思考是极其重要的,他贯穿着人与人交往的始终,当我们学会去了解,才不会尴尬像鸟和鱼。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谈到了许多生活中的美好与哲理,他炯炯有神的双目,看透了生活的真谛。这一本薄薄的诗集,蕴含着丰富的大智慧。我只攫取了其中的部分精华与大家分享。
诗歌是灵动而深刻的,泰戈尔的经典诗集值得我们去拜读。当我们穿越其中,会听见溪水叮咚作响,看见星星缀满夜空,嗅到花香充溢原野。我们从繁重奔忙的现代生活中深吸一口来自古老世纪与国度的气息,单纯的美,朴素的爱,泰戈尔让我们重新去认识,去感受,去追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被誉为俄国最优秀的自传小说之一。《童年》写于1931年,它向读者们展现了高尔基童年时期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记录了高尔基在沙皇统治下的心路历程。书里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几个角色,尤其是外祖母这一角色,她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小说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的面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阅读《童年》时,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父亲开始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
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 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 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初中必读书目《红岩》的读后感(整理18篇)(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