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读后感2500字(集锦17篇)(读爆裂这本书读后感)(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08-30 本文由风止于林间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正是凭借着这种“弘毅”精神,千百年历史中,历朝历代的儒士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勇敢承担起了肩上的责任。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微博力量,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顽冥、教化苍生;为了追求那“和谐社会”和“太平盛世”的至高境界,实现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的“大同世界”,他们前赴后继,无怨无悔。

有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无不道出了读书人应有的志向和追求:天下、万民、圣贤之道、太平基业。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了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韩愈当年被贬海南后,家破人亡,前途未卜,然而当他看到当地百姓野蛮落后的生活方式后,不忍遗此一隅,先后驱逐鳄鱼、释放奴隶、修建水利、大兴教育,留下了“八月为民兴水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青史美名。元代明相张养浩一生以致君泽民为政治理想,为官清廉,勤于王事。朝政腐败之时,他选择归隐,纵使朝廷六次请他出山也毫不动心。

然而在第七次征召时,恰逢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他断然“散其家之所有”,星野赴任,救济赈灾,直至身心俱疲,积劳而终。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正因有“弘毅”的精神,正因有无数这样的人心中怀着坚强意志和仁道理想,艰苦卓绝,奋发向上,为社会承担起了应尽的责任,中华文化的圣火方能传递至今。因此,纵使责任沉重而久远,也要迎难而上。

再看儒家先圣孔子,他又何尝不在坚守这一精神呢?周室衰微,国家分裂,诸侯逐鹿中原,割据混战,百姓水深火热,社稷有累卵之危。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子毅然怀着“克己复礼”的理想,周游列国,传播思想。不禁又想到《论语.宪问》里的一句话:“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胸怀,一种气魄,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当世少有的智者,()孔子何尝不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何尝不知自己发出的萤火微光无法照亮这黑夜苍穹?

但光芒微弱自有力量,哪怕微弱。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诸葛亮何尝不知“英雄无法造时势”?但这依旧挡不住他五月渡泸、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面对大厦将倾的宋王朝,又何尝不知自己是独木难支?又何尝不知投降后便是荣华富贵?

可他坚韧不拔,宁死不屈。正如他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写下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用生命践行了他的不朽宣言。类似的故事不计其数,他们为理想而生,为实现心中的抱负而活,他们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精神。

相比之下,同样有着深远影响的道家思想推崇的是“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这便是“知其不可而不为”,这必然有其自身的道理,毕竟人无法胜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或许就如同“蚍蜉撼树”,“螳臂当车”那般自不量力,到头来也只能沦为笑柄。但如果知其不可为就不为,便等于凡事无需坚持,遇到困难只管放弃,听天由命,随遇而安。

幸运的是,孔子不因是否能成功而做,而是应该做就去做,也许“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天道规律,但终究事在人为。正因为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我们才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我们才有“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伟大壮举;我们才有为追求正义和真理“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情怀。

也许生活中布满荆棘坎坷,也许我们曾无数次面对失败挫折仰天长叹;也许我们曾无数次向往那“清净无为,返璞归真”的世外桃源,亦或是那“远离尘世,万事皆空”的西方极乐。纵使这一切是如此美好,也只存在于虚幻的乌托邦中。与其这样,何不勇敢扛起肩上的'责任,在这世上闯荡一番?不为荣华富贵,不为青史留名,只为实现心中那份崇高理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值人生的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热血沸腾,如蓄势待发的火箭直冲云霄。纵使前路漫漫,道阻且艰,纵使有九九八十一难,也要奋勇前行。精卫填海,百折不回;夸父追日,至死方休。习总书记说过:“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许我们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也许我们最终也没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但当我们白发皤然之时,仍可以仰望青天,回忆人生曾经的精彩。可以对每个人说:“至少,我努力过。”正所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如今再看《论语》,愈发感到它的博大精深。《论语》作为一个民族两千多年的信仰,其贡献远不止小学课本上的“三人行”和“学而思”,它融合了“仁”、“义”、“礼”、“智”、“信”等诸多元素,它被写进课本,镌刻在神州楼阁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规家训中,流进我们的血液,成为了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它所凝聚的儒家经典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在和将来,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明古国,并支撑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一步步走到了时代的今天。

如今世界,信息爆炸,物欲横流。当我们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迷失方向,失去定位时,是否还能想起两千年前诞生在尼山的思想源泉?这便是儒家思想,穿越了两千年的苍凉与混沌来到现代,正期待着用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度绽放光芒。

在日益看重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当代中国人急需摄取的精神食粮,对于如今的我们建立精神里程碑,更是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孔子的智慧必然能让当今的中国再度横空出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巅峰。

青史不泯,经典不老。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

作者简介:

李昭平,男,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学习勤奋,爱好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历史。

文字丨物理与光电学院 李昭平

篇12:水浒传读后感2500字

水浒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宋朝时期,前前后后共有108位所谓好汉,入伙梁山泊与朝廷对抗。最终在老大宋江的带领下招安。先后两次为朝廷立功。最后被高俅,蔡京等奸臣陷害的故事。

原以为要看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般巨著,可看了以后很失望,书中的众好汉在我看来大多都不是什么好人,太多的滥杀、滥抢、放火杀人使我对他们失望透顶。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书中寻找着。

宋江,是整本书最重要的人物。他能否算英雄呢?

宋江乐善好施,尽管他仅仅是一名押司,却恪守职责。宋江一向支持朝廷,且具有突出的战略眼光,也许他早看出梁山终究不是久留之地,所以他制定了招安的发展方向,也算是领导梁山流氓团伙走出一条路。宋江的政治力也很敏锐,就实现他的招安理想来说,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招安,而什么时候时机还不成熟。他知道招安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宋江也很有个人魅力,除乐善好施外,他很清楚如何在梁山树立威望、拉拢人气,使自己在和晁盖的较量中渐渐处于上风。当有战败将领被俘虏时,他都会亲自去为他松绑,并且好言相劝,还会喝酒为他们压惊。尽管有做秀的成分,但这仍然会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一心一意为梁山出一份力。

可宋江并不仁义,在争夺黄信的过程中使用下三滥的手段杀光村民,为了立威和抢夺些钱粮而去攻打祝家庄并杀光村民等这些事情,使我认识到,匪终究是匪。

另外,他的武力太差,几乎为零。一般而言,英雄总得会点武功,所以,我认为宋江不是英雄。

李逵,算不算英雄?

李逵是一个匪性和奴性十足的人,他弑杀、爱打架、鲁莽、不讲理,他嘴上奉行的是先打后商量的原则,实际上处事既无是非,也无规则,一言不合,老拳相向,暴力是他唯一标准。他确一直莫名其妙地忠于宋江,体现了其奴性。其实也未必,也许李逵没有想象中那么鲁莽,他也懂得要跟对人的道理。

李逵的嗜杀是出了名的,甚至对小孩都不放过,为了争取朱仝入伙,李逵把朱仝看管的小孩带走,一斧子把孩子的天灵盖剁碎,使朱仝没有了退路,只好上山。这也算是被“逼上梁山”。

他武力一般,智力,魅力,仁义,都几乎为零。

他跟英雄这个词根本不沾边,只是在这里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放进来。

林冲,英雄吗?

作为80万禁军总教头,他武功高强,身负重任,一直恪守职责,对国家忠心耿耿。无奈遭人陷害,弄得家破人亡,算是真正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

但他有一个污点,就是杀了王伦。无论如何,王伦毕竟是早期收留他的人。王纶是早期梁山之主,他收下了林冲坐第四个头领。虽然对他有些嫉妒,可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对他是有恩的。再怎么说都是罪不至死的,可林冲却同晁盖等人勾结,亲手杀害了王纶。这种弑主行为并不光彩。

所以,他也不是英雄。

鲁智深,是英雄吗?

他一直拥有一颗仁义之心,从未见他滥杀无辜。他杀的人不多,而且他杀的人都是恶人,即便是打死镇关西,也是误杀。

他有狭义精神,拳打镇关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和他并不相关,可他就是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

他并不是鲁莽行事,他有智慧,在镇关西的事情上,他充分想好了前前后后该怎么处理。

他有很大的个人魅力,要不怎么能成为二龙山之主?

他识大局,知道二龙山终非长久之地,后来毅然加盟梁山。

他忠于梁山。武力高强,在后面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征讨方腊结束后,他毅然告辞了宋江,不接受招安,回到了原来的寺庙,继续做和尚。说明他其实轻视功名利禄,已经看破了这些东西,按书中的话说,是一个有慧根的人。

最终,得道,圆寂。从生到死,过程结束了,他的形象一直留存。他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大英雄。

梁山的人物众多,但真正的英雄很少,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评判这本书,我该从中学到什么?在寻找英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对于水浒传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是讲兄弟之间的情谊的,有的人说是英雄传,有的人说是讲农民起义的,又有人说是侠义,想来都对,却又显得有些奇特。

所谓兄弟情,可是在水浒传中淋漓尽致的表现的出来,虽然在别的小说里也是常见的事,但却在水浒中显得格外奇特,一群人死心塌地的跟着宋江,为的不是别的,也许是理想,就像是理想,小时后可能是一块糖,长大了又或许是过生活,当所有都完成了以后,便没了目标,也许有很多人还有着远大理想,但是在水浒中,好多都是粗莽大汉,长大了也许也只有碌碌无为,但宋江却给了他们一个目标,或者是理想,又或是给了他们一种实现自己自身价值的机会,在梁山各个兄弟的心上,总让人觉得是这样:既然认作了哥哥,就听哥哥的,在宋江招安上,弟兄都明白宋江的想法,就像亲生兄弟一样,即使明白了,但还跟着做,里面的意义,其实并不重要。

水浒传在某一方面来讲,其实很单纯,没有江湖上过多的尔虞我诈,就是一群人因为“兄弟”一词而走到了一起,呼啸山林,历史上有许多尔虞我诈,兵戎相见,如此纯情的情谊也不多,有亦或是没有,就像是一个遐想,一个美好的愿望。

所谓侠义,或许说到侠,大部分的人第一反应就是金庸、古龙的一些小说,都会联想起“白衣飘飘、一剑渺渺,他的手是冷的,他的脸是冷的,他的心是冷的”……从某一方面来讲,真的有些不一样,水浒给人的印象粗犷豪迈,但对于侠而言却只是沾边。

所谓英雄传,所谓农民起义,大多说法都出于他们对朝廷的反抗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朝廷的逼迫,有或是自己内心的火热,有些人是不得不,有些人是依附着赞同,有些人或许因为“兄弟”,在一场场收拢和火拼后,却以“招安”收场,有些意外,但却又是必然,他们是否做得对,对于他们而言,是对的,而对于朝廷而言,这莫过于造反,造反若是成功,或许成为英雄,若是失败了呢?

“招安”或许是最好的结果,人心难测,世事难料,或许一开始是一场荡气回肠的起义,也许因为他们的本质,也许只是因为对于现在而言,只是一场淡淡的闹剧,在当时,他们也并无这个实力去推翻,若是推翻,并不能表示他们会做的更好。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爆裂读后感2500字(集锦17篇)(读爆裂这本书读后感)(6)在线全文阅读。

爆裂读后感2500字(集锦17篇)(读爆裂这本书读后感)(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gongzuo/182857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