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廉洁齐家的表率,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它当作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取私利的工具。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严格教育和约束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第一条,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二条,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第五条,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第六条,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第七条,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第八条,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我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作为文章的开篇,是因为我在《榜样的力量》中学习到的,认识到的,都是《准则》中要求我们每位党员要做到的。
在《郑德荣:毕生践信仰,矢志向真理》一篇中耄耋之年的郑老同志仍手不离笔、心不离书、言不离教,一生坚持编写党史专著,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列宁义!”是这位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的唯一遗言。
是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情操,以身践其行,成就了老人的一生。也许我们一生平凡,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至少我们可以做到:坚持不断的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做到一生的信仰一生的理想就是跟党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增进人民福祉添砖加瓦。
就像 在 《一辈子一片林——记34年坚持绿化荒山的老共产党员石双砚》一篇中,石双砚老人就是这样,他一辈子就只是在做一件事——植树,他说“不管有啥困难,非要把这荒山变绿山。只要心中有党,定能坚持到底!”他以愚公的壮志坚持不懈就是了“报答共产党的恩情。”
疆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托万哈迪勒克村支书黄英杰;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官章;江县台拱街道登交村第一书记杨平……这些最基层的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求政务民,在党员群众中做表率,处处起带头作用,时时为民忧、为民急、为民谋利,他们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他们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克己为民,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时刻在党员群众中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每个榜样人物都用他们最真实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合格党员在新时代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历史使命。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期通过新旧对照的方式,本人再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有几点体会: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是对照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廉洁从政的一面镜子,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
为政之要,首在廉洁。从各类腐败案例来看,大都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别人一些土特产开始的,总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沼泽地。他们在反省时发出了自己的堕落源于“温水煮青蛙”的悔恨,这些人最初也曾一身正气,只因为失去了廉洁从政的自我约束,让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的坠入贪腐的“深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各类生态链最容易在薄弱环节上断裂,做官也如此。工作和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贪腐的深渊。《廉政准则》中规定的各类不准情形,就是党员领导干部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就是时刻提醒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
以《准则》为镜,可以明不可为。《准则》中“八禁止52不准”,说到底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的高压线,也是待人处事的底线。从发现查处的一些案例来看,他们也就是从一点一滴突破禁令开始走向深渊的。因此,这就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以《廉政准则》为镜,防微杜渐,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坚守“底线”,廉洁奉公,切实带头作学习的表率、落实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为广大干部树立榜样。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以身作则,作新时代反腐倡廉的代言人,让《廉政准则》在您心上拓上烙印,时刻敲响反腐警钟。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8条规定:“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齐家”被列入党的规章中,目的就是倡导廉洁家风,“廉洁齐家”是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高境界的理想追求,“齐家”是“治国”的前提。
廉洁清正的家风是许多历史名臣、先贤的共同选择,古有流传着的“清官”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今有中国共产党的无数革命家和领导干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毛主席对子女的要求一向严格谨慎,子女们上学、看病一律不准说真名;刘少奇“约法三章”,规范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行为;朱德总司令要求家人“老百姓怎样生活,你们就怎样生活”;周的“十条家规”,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习仲勋同志反复告诫子女,要“夹着尾巴做人”,秉承家风,以身作则,他担任领导干部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小就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能搞特殊”的焦氏家风,成为新时代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一座精神丰碑。
这些廉洁清正家风,令人景仰,是社会学习的楷模,它的传承与弘扬,促进了党员干部爱国爱党、爱民爱家,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历史也同样记载了“贪官”现形录,以来发现的“家族式腐败”,上演了一出出“夫妻同伸手”、“上阵父子兵”、“贪腐一家亲”等活剧,“病态家风”导致家属亲属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突破法治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以周永康、徐才厚、周本顺等为典型的当代落马高官,则是因治家不严而生患。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周永康其本人和家人受贿共计折合人民币1.29亿元,周永康在庭审最后陈述时说:“有关人员对我家人的贿赂,实际上是冲着我的权力来的”;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直接和通过家人收受贿赂,数额特别巨大﹔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收受礼金、礼品,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
这些“病态家风”,为社会和世人所唾弃,在一定程度上带坏了党风、政风、军队风气和社会风气,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是一面镜子,客观映照出家风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巨大影响,在当今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常态”下,《准则》规定的“廉洁齐家”应时而生,直指时弊,切中要害,将家风建设纳入党的纪律规矩,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从政的“必修课”。用好“廉洁齐家”这面镜子,照出不足,醒神明志,用好这把“戒尺”,分清名与利、权与法、理与情的界线,辨明是非利弊,防止方向偏离、信念动摇。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树立廉洁家风,最重要的还在于领导干部本人自觉带头,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对家庭成员起到示范作用;严格对家人教育管理,要求他们守德、守纪、守法,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管好家人,对家庭中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警醒、早纠正,远离“枕边风”、“贪内助”、“纨绔子”,积极涵养、倡导和引领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用心经营好家庭生态。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作为干部家人,要为其看好廉洁的“后院”,不让自己成为被围狞的“猎物”;同时当好反腐“宣传员”、“监督员”,常念“廉政经”,多吹“清正风”,时刻提醒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家风鸣笛、家人点醒,及时帮助内省自查,防止小问题长成大问题、小毛病酿成大祸端,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最坚实、最可靠的后方阵地。
家风连着作风,家事连着国事,切实用“廉洁齐家”涵养作风,让廉洁家风带动党风、政风、社风,营造出清风和煦的政治生态。
2015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其核心思想是:强调自律、重在立德。如何立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以《准则》为标杆,全面把握《准则》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三个始终保持'.
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思想纯洁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大量的事实证明,思想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危机是致命的危机。一个人的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的蜕化变质开始的,腐化堕落源于一念之贪,滥用权力源于一念之私,思想不纯洁,精神支柱就会坍塌,人生的方向就会迷失,工作上、廉洁上就要出问题。保持思想纯洁,必常修其身。何谓修身?简单地说,修身就是择善而从。对于一个人而言,修身贯穿生命始终,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即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其实,这句话一直被人们误解,歪曲了古人的良苦用心。这句话出自佛经,'为'是'修为''修炼'的意思,这句话的本意是:人如果不修炼自己,那么天理难容!以往的实践表明,思想的纯洁,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需要每个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的'纯洁性'做起,用《准则》作为道德修养的标杆,在思想上不断改造自我,净化心灵,提高素质,增强'免疫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始终保持崇高追求。加强道德修养就是要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气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具体就是辩证地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心中始终装着人民,装着党的事业。其二,人性和党性的关系。党员干部首先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既要讲人性,更要讲党性。要用自己的党性修养,最大限度地克制自己的私心,培养高尚的人格、美好情操和凛然正气,始终顶得住歪风,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守得住节操。其三,做人与做事的关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人品非常关键,老百姓也最看重。古语说得好,官贪民自刁,官懒民自散,要想先做事,必须先做人。做人要低调谦虚,公道正派、表里如一、豁达大度。做事要高低有信心,就是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把眼光放远一点,目标定高一点,并对做成事有足够的信心。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始终保持公仆本色。'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干部的政绩在于群众的利益,干部的前途在于群众的幸福。2012年,央视播出《走基层》栏目,开头语讲得非常好:'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止是建议。我们脚下粘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每次看到这个片头,身体总是充满一股热流,心灵会产生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千万不要忘本,要多深入基层,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对待群众,态度要谦虚点,实事多办一点。否则,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不干实事,就失掉民心,失掉威信,甚至失掉工作。从某种角度上说,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就是维护好自己的饭碗。保持公仆本色,要正确对待名利,有一颗知足之心。人们常说,人生有两难:一是认识自己、塑造自己、找准自己人生坐标难;二是摆脱名利的困扰难。我认为第二难最难,但也不难,关键要有知足之心。从生活上来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就个人和家庭而言,工资收入不高,但犹如井中之水,取之不尽,足够保证一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对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一切,我们应该知足。'贪者如鱼',难逃被'钓'之却。'鱼因贪饵遭钩系,鸟为衔虫被网羁'.渔夫用小小饵料作诱,意在钓取价值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于饵的鱼。钓鱼如此,钓'人'亦如此。大凡行贿者,无论以财为饵,以物为饵,还是以色为饵,其意无非在于以小钱钓大钱,以钱物钓权势、钓美名,钓所求。诱饵之下有金钓,小利背后藏大害。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足,是职位上、物质生活上的知足,而在事业上的追求,在为党和人民上的奉献,在高尚人格上的修养,应当永不满足。知足常乐,惜福如金。如今的时代,没有兵荒马乱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的祸害,没有沧海桑田的灾难,政治稳定、社会安定,这本身就是我们福份,真正生在福中了。古人所指的福:好德、行善、温饱、子孝、无病、长寿、善终等。'衣有千件,只着一身;田有万顷,只睡三尺;权重倾朝,贵在一时;金银如山,死不带去'.做人就应该多一份平常心,少一点官僚气,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才称得上惜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精选14篇)(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