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置业顾问这个角色来讲,每天每时都会碰到不同的客户类型及不同的事情发生,也许我们在接待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个客户会不停的对产品吹毛求疵,甚至在来来回回踏看工地及样板房后更多的抱怨我们的不足,甚者有些客户在签约的时候对于有些合同的法律条款表现出非常大的争议,用极其恶略的态度及语言谩骂,诸如此类的客户我们接待过很多。即做为销售人员又是服务人员,我们所展现给客户的永远是积极自信的一面,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企业文化及公司形象的标杆。而面对客户的抱怨,我们更多的是倾听、引导他们并且耐心的解释,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每位客户,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然而不抱怨也并不是说一味的的去纵容的发展,这样就会形成另外一种消极的心态,世界上的事有三种: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上帝的事。我们的烦恼来源于,忘了自己的事,管别人的事,担心上帝管不了事。所以上文中所阐述的是对别人的事和上帝的事不抱怨,而自己的事,应该竭尽自己的所能去改变,这也就是所谓的“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吧!
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事态度,抱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乐观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近来,我读了《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作者鲍温是美国心灵导师,心灵导师在美国位尊至高,许多美国人趋之若鹜。这本好书也得到著名名人的首肯,比如比尔?盖茨就给予这本书很高的评价,他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名人尚且如此,我们更没有理由拒绝这本书。书中不少精彩观点值得我们去品味。在细读完这本好书后,我觉得自已收获颇丰,下面谈几点想法,作为这次读书的读后感,同时也是对自己以后工作的一种激励。
(一)停止抱怨,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抱怨其实是一种胸襟不宽的表现,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无济于事,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总是责怪他人。威尔.鲍温在书中指出:“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抱怨会影响人际关系,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运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学会停止抱怨,培养大度容人、见贤思齐的良好品质;摒弃私心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保持淡泊宁静,以奉献的精神回报社会,在工作中追求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怨同事、怨领导……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果,但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加入“不抱怨”活动,戴上紫手环,让快乐代替抱怨,关闭那扇抱怨之门。
(二)知足常乐,学会感恩,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幸福就是一种心态,是相对而言的。财富上的不平等客观存在,物质的追求也永无止境,所以我们要在比较中学会知足,不要在物质名利上进行盲目攀比,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感恩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优良品德。有人说: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怎么感恩?其实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困难当作一种磨练,把挫折当成一种挑战。作为一名硕士应届毕业生,更应时时将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的,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老师的关心、同学朋友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带着感恩,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坦荡,学习与工作中更有动力。
(三)坚持梦想,永不懈怠,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寒窗苦读十几载,终于等到就业时,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可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很多同学至今没有谋得满意的工作,心灰意冷之感难免涌上心头。此时此刻,读到这样贴近心扉的句子,无比温暖。不管现状如何,只要心里有梦想,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梦想会照进现实。
(四)做一个有主见会思考的人。
哲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读完这本书后,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本书的作者威尔鲍温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义。而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应该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看待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之外,还需要诸如机遇、努力、人际关系等因素。还有作者在书中强调说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觉得这有点言过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其实抱怨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它是人们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良好途径。所以我认为抱怨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偶尔抱怨只是不能惯于抱怨,更加不能将抱怨看成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遇事要不骄不躁,静心思考,善于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鉴别力和洞察力。
如何习惯不抱怨呢?威尔?鲍温在书中通过自己的一些生活案例,分别告诉了我们如何来面对和接受。我觉得他主要从四个方便的关键来从心灵上影响和升华我们的意识:角度、态度、维度、程度。
第一,角度是我们看问题的出发点。一个品格高尚,修为良好的人一般不会通过愤怒和要求来沟通和交往。一个善于对自己要求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理性和礼貌是最大的关键,反之也是变相抱怨的一个元素之一。角度决定态度,这是彰显精神和决定是否抱怨的重要因素。
第二,态度是我们习惯和坚持标准的参照物,有的时候不发表看法不是没有态度,其实这正是在用旁观的态度,衡量着位置和价值。一个有态度的人,语言和行动直接决定了他的价值取向。
早在一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加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对工作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紫手环运动)来帮助人们减少抱怨的行为,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更为有效。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抱怨,这个词我们听到太多版本了,几乎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抱怨中,自己向他人抱怨,抑或是他人想自己抱怨。抱怨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家庭、工作、学习、情感、友谊等等……有些时候,w我们会有意识的知道自己在抱怨不满,有些时候,我们也完全无意识自己就在抱怨。
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总是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我的理解就是,其一,我们总是对生活奢求的太多,把目标也定的太远,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达到;其二,我们很少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不了解具体情况,而就去埋怨;其三,我们缺少一颗宽广的心胸,对于很多事情,我们总是很难容忍,不会试着去放下;其四,我们还不知道,抱怨会给我们的身心和情感带来多大的伤害……
而“不抱怨的世界”,就教会了我们抱怨的害处以及如何改掉不抱怨的坏习惯。这本书中最特别之处就是始终贯穿着紫手环,每天都把紫手环戴在手上,没抱怨一次,就主动换一只手戴,通过以21天的训练,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发现自己从无意识的抱怨,到有有意识的抱怨,到有意识的不抱怨,再到无意识的不抱怨,最终会发现,紫手环只会固定的戴在一个手上,以致完全用不上了。
那很多人也会说,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抱怨主要是因为压力太大了,以至于想通过抱怨宣泄下内心的闷气,其实本意的初衷木有什么恶意,而且抱怨完后,心里也会很舒坦了。那不抱怨,岂不是会心理得疾病哦!在书中,就告诉我们,其实,抱怨时,一定先想清楚抱怨额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抱着很好的初衷,要找对对象,最终才能是抱怨慢慢消除。但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逢人就抱怨,都成了爱抱怨的祥林嫂了,不仅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是积怨成恨了。
因此,我们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恩,多一点包容,最终会发现世界时多么的美好……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共20篇)(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