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即是我们通常说的美育,或叫做美感教育。美育是实践性的美学。(转第73页)(接第75页)美育从广义上讲是通过艺术和现实的多种途径来进行审美活动。而学校的审美教育是狭义的美育,但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点对象。因为在校青少年和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最容易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有利于良好审美观的早日形成,从而能以高尚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同时学校本身就有音乐、美术等美育内容的学科,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审美活动。由于音乐和其他艺术不同,它不是思想的痕迹,而是意志本身的痕迹,所以,音乐的作用比其他艺术的作用都要大而且深刻。音乐是一门极富感情表达和感情力量的艺术,人们通过有目的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就能激发出人类心灵深处的感情火花。可见,没有音乐教育的参与,美育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音乐教育只有和美育相结合,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而美育也必须和音乐教育相结合,才能全面实现它的教育功能。
美育和音乐教育同属于意识形态,同属上层建筑,它们都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们都以人为服务对象,都承受着教育科学原理的指导,都必须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完成,都需要经过联想、想象、兴趣、意志、情感、记忆等心理过程,都以形象思维为感受的基本前提。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得到升华提高,使睿智的审美批评成为发掘艺术作品的意味的典型方式。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便可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艺术的意义,更充分地意识艺术潜在的意味,学会欣赏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审美能力更强,生活更有价值,精神追求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样,就可以使青少年学会欣赏艺术和理解艺术,最终将会变成艺术的热爱者。
当我们的学生一旦熟悉和进入那些高质量的艺术品中,而且掌握了欣赏其审美价值的技能,就不会对音乐、艺术无动于衷,觉得它们可有可无了。音乐、艺术是一种能激起很高级的审美经验的人造物,这种经验是一种愉悦的、丰富的和见识深刻的经验。可以设想,当一个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机会、有能力欣赏人类迄今创造出来的和思考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品,这个社会定会出现一种极为祥和、宽容、进取、健康的新气象。
可见,音乐教育与美育的结合,不仅必要,而且很有可能。这种结合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缘重叠,而是实质性的功能上的强化。从美育的角度来讲,通过音乐教育这一重要分支的实践使之达到存在价值的全面体现,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通过审美因素的体现和吸收,将是一种寻根求源性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而不至于对待美育教育停留在只追求直接的效果而不求间接的效果;只知技法的传授和学习而不知精神修养,使青少年学会赏识自然和艺术之美,学会应用其美以改进生活的方式,感化其美以陶冶高尚的精神。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按照美的标准,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和衣着仪表,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审美观,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美育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是建设的基础工程,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是老师的谆谆教诲,对学生情感和心灵的洗涤,才使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美,不仅仅美在外表,而是美在德行。好的品行成就未来,坏习惯害人不浅。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表现。美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更多的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开展美育教学,培养学生仁爱、友善的价值观。美育教育应深入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例如开展关于美育教育的知识讲座、行为习惯辩论赛、争当“四好青年”作文竞赛,召开相关主题班会等等,方式多样、灵活。从而有效、快速的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到,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意见》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
一是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二是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三是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四是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
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78周年之际、六一儿童节之前,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共同举办“美育云端课堂”活动,通过网上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系列艺术形式,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助推文明校园建设,用艺术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万柏林区兴华西街小学全体师生观看了此次文化盛宴。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治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雷佳老师演绎的《白毛女》给师生以情感的震撼,通过观看白毛女的故事最大的感触,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人们的大救星,分给人们田地和粮食,让人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深切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此次“美育云端课堂”活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满足了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
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美育,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5日,管城区实验小学按照省文明办的通知精神,组织全校师生观看“美育云端课堂”。
“美育云端课堂”是一次献给全国大中小学生的艺术饕餮盛宴!今天是由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歌剧院等10家艺术院团以“盛·放”为主题,开展交响乐、歌剧、芭蕾舞等网上联播活动。
音乐组的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收看一系列的美育课堂,将师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学们从音乐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学校将以此次艺术节为契机,做好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引导学生传承延安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艺术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全国180多所艺术院校万人合唱,郎朗、吕思清、秦立巍等两百位音乐家同时合奏的《我们》……”23日,由新华社“声在中国”栏目联合中央音乐学院共同打造的全球最大一次云合唱《我们》将在新华社各新媒体平台陆续推出,这也同时拉开了全球最大“云端艺术节”的展演序幕。
5月23日至5月28日,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卫艺司、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市政府、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即将在新华社各平台“云端开播”。
在为期六天的“云端艺术节”期间,新华社“声在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将携手国内9所音乐学院、10家著名交响院团,为全国观众带来20余场“感受同心力量”的音乐会。同期,还将展播“以美育人,以艺育才”为主题的音乐、舞蹈、戏曲、戏剧、广播电视、美术、电影、艺术设计八大艺术门类全国280余所艺术硕士培养院校优秀教学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还将于27日首次通过“美育大讲堂”云端讲授“梦想汇聚力量,艺术改变生活”的主题讲座。
“此次艺术节还邀请到了贺敬之、郭淑珍、郭兰英、郑小瑛、瞿弦和等老一辈艺术家,艺术家们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希望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同时也希望用艺术之美抚慰人心、凝聚人心,通过艺术传递爱、传递团结奋进的力量。”俞峰说,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更使我们感受到众志成城、举国同心的巨大力量。
23日起,新华社将首次进驻企鹅FM,并依托“声在中国”官方账号开设“空中音乐厅”“美育大讲堂”两大栏目,作为唯一音频平台同步更新艺术节期间全部节目。同时,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企鹅FM官方账号、抖音号、快手号、哔哩哔哩官方账号、虎牙直播官方直播间将陆续更新播出艺术节精彩节目,敬请期待!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以美育人以艺育才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推荐19篇)(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