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曹雪芹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故事描写细腻婉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一场生死恋情为主线,架构贾、王、史、薛四大家庭兴衰史,也凸现《红楼梦》的悲剧美学价值。
在《红楼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荣国府贾赦的大儿子贾琏的夫人王熙凤,她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夫人,过门后便把丈夫贾琏压了一头,府中上上下下没有人不称赞她、敬畏她。凤姐在众人眼里她办事井井有条,说话干脆利落。
我觉得最可怜的是林黛玉,她本是林府的千金小姐,母亲早年病故,黛玉因过于悲痛,从小身子弱,经常生病。父亲公务繁忙,不能照料女儿,就把黛玉送到了外祖母家去住,自后形成她孤高自许,敏感多疑。
我知道了贾宝玉是荣国府贾政的三儿子,宝玉像个小孩一直和大观园里同辈的女孩玩,他永远长不大,有时还很调皮,一点也不像二十几岁的人。
薛宝钗仪态端庄,谦和大度、尊奉妇道、守妇规,是王夫人的侄女。
《红楼梦》里的人物很多,把人物的关系搞清楚,我都费了很大的力气!虽然是儿童版的《红楼梦》,但看起来也不容易!这本书我反复看了两遍,还一知半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想我会去买一本成人版的《红楼梦》。
刚上三年级,我在爸爸的引导下读了两遍青少年版的《红楼梦》,人称“小红迷”,而且特别专注“研究”林黛玉姐姐。
在刚接触《红楼梦》一书时有点囫囵吞枣之味,认为林黛玉姐姐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弱女子,总是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一副总不见天日的忧愁面容。为了与青梅竹马、志趣相投的贾宝玉相恋,在封建社会里落到了一个悲哀的下场,我实在是为她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林黛玉姐姐太过软弱了,虽然爸爸说是当时封建社会下造成的,但我认为不管怎样,人就要活得像自己嘛,人家宝钗不也是坚强地活着呀。而且她的身体也太弱了,书上压根没有提到她积极锻炼身体,只是不断重复提到她孱弱的身躯。可悲!
第二次读《红楼梦》,我读得特别认真,而且把描写林黛玉姐姐言行举止的一些语句画下来或摘抄,猛然发现林黛玉是个诗、琴、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孩,而且还耐心地教香菱吟诗。特别是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章节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爸爸的讲解与在网上查找资料后,我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对黛玉姐姐多了份同情。她一人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触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自幼体弱多病,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但她却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可敬!
《红楼梦》第49回题: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曹雪芹所著前80回到这里已经过半,各种背景已然交代清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赫然是一座无比尊贵,享尽世间富贵荣华的大家世府,而第49回描写无疑是把贾府无比显赫无比热闹的生活描写到了极致。 第49回写到,香菱学诗已然有所成,香菱做的第三首吟月诗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邢夫人之兄嫂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投邢夫人,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也进京,宝钗之堂妹宝琴也进京待嫁,大观园里新添了姊妹,更加热闹。众人商议在芦雪庵赏雪作诗。宝玉第二天起来,出站见雪色皎洁,在栊翠庵赏玩梅花。湘云和宝玉向贾母要了一块鹿肉。众人吃鹿肉,平儿丢了一个镯子。
首先来谈谈香菱的诗。香菱原为甄士隐老爷家的小姐,原名甄英莲,三岁走丢,被人牙子拐卖,后被薛蟠看中做了妾室,,夏金桂进门后,百般折磨香菱,香菱心里有苦无处诉,只好寄情诗歌,所以出现香菱作诗之说。香菱本有慧根,又经黛玉指点,不多久便做出了一首又一首好诗,本回所写是香菱第三首吟月诗:精华欲掩了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鸣五更寒。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首联写的是写得正是幼时的香菱单纯可爱,精华难掩,所以才被人贩子瞄上拐走,从此孑然一身,影残魄寒,不胜凄凉。颔联描写明月照千里,这本是诗人雅士所喜的自然世界。但在香菱的眼里却依旧是凄凉的。这影射出了香菱在贾府里的生活,为正室所陷害刁难,又暗示表面上贾府殷实豪奢,但实则却已如“五更鸡鸣”般将沉沦毁灭。颈联描写秋日笛声,萧索之气跃然纸上,可见香菱的内心是悲伤和寂寞的。尾联道出了“缘何不使永团圆”的哀叹。可见在曹雪芹的预期世界里。香菱注定是一个漂泊无依的流浪符号。这也就难怪众人都纷纷认可香菱这首诗作的好了。
这时,丫头的到来打断了大家评诗,原来是大观园内又来了好些姐妹,使平素热闹的大观园更加热闹。这里作者写到亲戚进园的主要作用还是突出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特点,任何一个大家族都会有许多外亲,更何况贾府这四大家族之一的望族,之前虽已多次进行描写,但终有如邢夫人这样尚未有亲戚出场的人物。所以这一次一次性写入这么多人物,大大弥补了原有人物在家族上的单薄。
这一回重点推出了一位佳人,这就是薛宝钗的妹妹薛宝琴。这位小姐总共说了一句话,却受到所有人的喜爱。这里,曹雪芹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薛宝琴的性格和才华,从宝玉见到她以后对袭人的“魔意”感慨;到贾老太君的爱好而逼迫王夫人认她作干女儿;从探春的不吝赞美到宝钗对亲妹妹的自我观赏;以至于素日心高气傲的林黛玉,喊起宝琴妹妹的亲热劲,连姓都省了。在这样一群高贵富有才华的美丽小姐们面前毫不逊色,甚至得到了小姐们和长辈们的一致喜爱,薛宝琴不可谓不气质高雅,不可谓不满腹诗书。
这一回中还有一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这就是史湘云。本回中她和宝玉两个人商量着烤鹿肉,举止行动竟全不像女儿,倒像风度翩翩的公子,及至她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其坦荡顽劣的气度竟是寻常男儿所不能比的,更无论一众娇滴滴的小姐。史湘云是我在红楼梦中最喜爱的角色,她的憨直豪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红楼梦》有一个特点,这就是无论女儿们在哪里,都会出现主人公贾宝玉的身影。作为大观园中唯一的公子,他极为敬重体贴女子,甚至曾说:“红楼梦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第49回中,贾宝玉继续做他的“富贵闲人”。兴诗社,社长探春还没有说什么,他倒急的跟猴儿似的,被探春批评才知道自己急躁了。他对黛玉百般体贴,看到众姐妹进园,自然体会到黛玉孤身一人的苦痛,百般安慰,
又不放心黛玉和宝钗的关系,着意提醒,及至黛玉醒悟方罢。在整个园子中,最亲近照顾黛玉的,非宝玉莫属。黛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这句话很有深意,既指黛玉看到别家团圆心中酸涩,又暗示着黛玉身体大不如从前,很快便将大去,我们知道,黛玉前世为一株绛珠仙草,为报宝玉前世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投胎转世,此生便是为了宝玉流泪,泪流尽了,生命也就消逝了,这句话是对黛玉未来命运埋下的伏笔。 本回另有特色的就是曹雪芹拿手的暗笔手法,侧面烘托了书中人物的性格与关系,例如凤姐安排刑岫烟与迎春同住,然后凤姐发现“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确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又怜惜她“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她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论了”。这里短短几句话就看出了迎春的好脾气任谁都可以跟她处得来的。即使刑岫烟是一个如邢夫人那样刻薄多事之人,与迎春住也是不能惹出事的。而且还看出了凤姐的心机缜密和她与邢夫人的不睦和岫烟的为人确实温柔可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便是如此。大喜之后必是大悲。往日繁华如浮云,转瞬而逝, 《红楼梦》前头交代: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贾府最终的结局。同样是雪天,大观园中众姐妹吃鹿肉评雅诗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却早已人去楼空,死死伤伤,徒惹得一片心酸无处诉。
个人不太喜欢高鹗版结局,私以为曹雪芹开篇便写出贾府的最终结局正如当年曹府,一朝破落,再无翻身之地,但是不幸无法看到曹版结局,此乃憾事!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红楼梦学生读后感(精选20篇)(6)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