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分配论”的重要意义
建国以来中共历届党代会的报告一般都论及分配制度,与历届党代会相比十六大报告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前进了一大步。虽然这次对于分配制度的表述沿袭了上届党代会报告的提法,还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但十六大报告特别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②,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就具有了特殊意义。十六大报告强调“贡献”,并将按要素贡献分配确立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种提法显然更全面更符合实际,对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提法,也由以前的“鼓励”、“倡导”演变成“确立”为“原则”。承认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中是有贡献的,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程度参与分配,这是十六大报告在分配制度问题上的创新。资本、管理、技术是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稀缺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承认了这些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将会使这些要素充分活跃起来,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
一、“分配论”创新激发资本要素活力
资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资本是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并起着组织指挥作用,进而作为资本职能的执行者——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受到充分的尊重。资本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资本所有权索取。资本不可能无偿使用,否则又有谁会进行投资呢?落实资本所有权的收益索取,既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必然结果,也是充分动员社会生产资源的重要措施。二是组织指挥作用的报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一般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价值形成、价值增值的过程。资本所有者以资本的名义组织指挥生产经营的过程,同样具有社会一般劳动的性质,应当给予同他们的劳动相适应的报酬。过去,我们的理论忽略了资本要素的贡献,十六大确定了资本要素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地位,使资本的收益有所保障,资本要素将活跃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领域。
(一) 激活庞大的非公有资本投向生产领域 资本只是一种生产要素,其本身没有阶
级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所有者、私营企业主只要合法经营,就有权获得其管理劳动收入、经营风险收入和资本投入收益。这样资本才能活跃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庞大的非公有资本,分配制度的明确让非公有资本的所有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愿意把资本投向生产领域,资本在生产过程实现增值从而获得贡献报酬。一位民营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按贡献分配’,有了这个新的‘身份证’,我坚信民营企业将会有
① ②引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8页 1
更好的环境,我们将会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③
(二) 激活普通居民积淀的储蓄使其转为生产性投入 中国虽然是一个人均收入相
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但普通居民的储蓄总量却居世界前列。中国居民不愿意投资,宁愿让收入积淀起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的不健全,居民不愿拿储蓄去冒险。居民积淀的储蓄躺着不动是毫无收益的,分配制度的创新从根本上确立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要性。只有清楚认识到资本对财富增长的贡献,才可能明确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有认识到这种贡献,才会真正将保护投资者落到实处,投资者才会有信心。十六大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显然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投资意识,增强人们的投资信心,促使居民把储蓄转为生产性投入的步伐加快。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创新“分配论”的重要意义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