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支出 903.47 2138.33 2535.16 2536.79
生活费支出 584.63 1310.36 1572.08 1617.15
现金支出 741.17 1766.67 2137.39 2297.3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
比较一下农村平均的现金收支情况,我们发现农民手中的现金并不多,要让农民用现金支付较高的保费是不现实的。这也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即使在试点工作做的较好的山东省,个人缴纳保费水平也偏低,大多集中在2~4元/月。如果按此标准,查表1可知年老后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7~14元。考虑到未来经济的发展,我们设想保费采用浮动制,比如每年增长5%~10%(尽量与农民的收入增长同步),则在该条件下养老金每月可达30~110元(请参阅表3)。
表3 保费年增长率——养老金支付水平关系表
保费年增长率(%) 5 6 7 8 9 10
养老金支付数目(元) 32 48 56 72 88 112
注:以每月保费4元作为基数计算。
依据以下几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1、农村地区消费层次低,并且中华民族的老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2、农村老人有一份自己的土地,在体力尚可下,自己耕种;年迈时,可以出租,基本能解决粮食问题。
3、农村劳动力便宜,所以老年人日常照料的雇人成本低。
4、由于家中老人日常生活有了保障,年青儿女外出打工在时间上、空间上有了更大自由,可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并有一部分寄给老人。
当然,仅仅有充足的养老基金是不够的——尽管这是目前问题的关键,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坚信,在一个日益市场化的社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足以聚集各种资源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农村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1999年是国际老年人年,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成为人类共同的梦想。我们殷切地希望政府、社会和学者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共同努力,探寻更好的改革方案,合理地解决这个关系到国泰民安的问题。
[1]杨来胜.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前瞻性思考[J].人口研究,1999(3)。
[2]姚远,地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J]。人口研究,1998(5)。
[3]康文龙,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目标选择[J]。云南社会科学,1999(2)。
[4]姚远,从运行环境的变化看农村家庭养老的发展[J],人口研究,1997(6)。
[5]樊海林,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变迁前景展望[J],人口研究,1997(6)。
[6]刘书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J],人口研究,1998(4)。
[7]杨翠迎等,建立农民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7(5)。
[8]马利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请缓行[J],探索与争鸣,1999(7)。
[9]世界银行,《防止老龄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10]曾毅,关于不宜在党和政府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建议[J],人口研究,1997(6)。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党政司法浅议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缺陷和问题的缺陷和问题(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