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民营经济所涉足领域不断扩展。
我市在重点发展民营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等支柱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民营商贸、餐饮、娱乐、房地产等第三产业,民营经济结构由单一的传统产业向多元化发展。2006年,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除了金融业和公共管理业外,其他行业中均含有民营经济成分,民营经济领域得以充分扩展。房地产、住宿餐饮和批发零售贸易业中的民营经济份额超过七成,比重分别达到了88.2%、82.7%和75.1%,此外,交通运输业中的民营经济比重为54.5%,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中民营经济比重17.3%。
6、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以来,我市五个县(区)的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总量看,*区民营经济规模最大,增加值达32.06亿元,*区次之,增加值为17.1亿元,*县排第三,增加值为12.65亿元,*县和*区民营经济总量分别为11.28亿元和11.15亿元。从增长速度看,*区、*县和*区速度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21.2%、21.5%和25%,*区增长20.2%,*县增长20%。从民营经济占县(区)GDP的比重来看,*最高为45.9%,*县次之为43.5%,*区排第三为39.6%,*分别为27.7%和20.5%。从民营经济对县区经济的贡献情况看,*县贡献率达126.2%,*县贡献率50.9%,*区贡献率45.8%,*贡献率45.4%,*区贡献率24.9%。
二、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日益突出
民营经济以其产权清晰、运作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财税收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发挥出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我市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5%
2006年,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37.5%,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全市14.7%的GDP增长速度中民营经济拉动了5.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以灵活的资产组合和运作机制,成为激活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民营经济成为财税收入的重要税源
民营经济在自身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为地方财政也作了重要的贡献。2006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43亿元,增长28.8%,民营经济实现税金12.77亿元,增长45%,民营经济实现税金总额占全市税收总收入(含国税和地税)的22.4%,民营经济成为财税收入的重要税源。
3、民营经济拓宽了就业渠道
民营经济以灵活的用人机制不仅分担了国企“减员增效”的后顾之忧,而且吸纳了更多的新增劳动力,促进了农村闲余劳动力的转移,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末,全市民营经济实有从业人员19.15万人,增长6.2%。民营经济成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4、民营经济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城乡居民提高收入增加了一条有效途径。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26元,增长12.1%,其中人均经营净收入为633元,增长32.2%;农民人均纯收入3864元,增长11.6%,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经营性收入为456元。民营经济为城乡居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
1、横向比较,我市民营经济规模偏小
一是民营经济总量规模小,比重偏低。2006年,我市民营经济总量为83.42亿元,在全省排位第16位,总量在全省排位靠后,与GDP在全省的排位相比,落后5位。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只有28.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1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市州中最低。二是企业规模小,科技技术含量低。我市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依托当地的煤炭、钢铁、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企业,对资源依存度高,结构单一,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民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小。2006年末,我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为80.77万元,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为0.9万元,全省私营企业户均资金为108.87万元,比我市高34.8%,个体工商户户均1.53万元,比我市高7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济工作2024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简析(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