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导灾民搭建临时厕所。由于有许多施工队来修建过渡安置房,加上五组原住帐篷迁移,片区人员由原来的百余人迅速增加四百余人,附近的一个厕所根本不能满足灾民和施工队人员的需要,为了防止他们随地大小便。在村长的支持配合下搭建了一个厕所,解决了施工队员和灾民上厕所难的问题。
(4)拆除一个垃圾池。在彭铜小区小学部的垃圾池距安置点的生活区不足5米,严重威胁到安置点灾民的生活,我们与政府协商后,将该垃圾点拆除。
(5)加强环境监督检查。我队对负责片区的厕所和贮粪池消杀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共检查27个厕所,其中,调查灾民集中安置点厕所8个、家用厕所19个(水冲式厕所11个),发现有蛆4个;检查贮粪池12个,蚊蝇比较多的有3个。针对检查的情况立即开展了消杀工作。
(6)建立环境卫生清洁员,目前已经落实三个环境卫生清洁员,每天负责全村的道路两旁的卫生清洁工作。
5、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随着时间的的推移,灾民安置点进一步完善,灾民就餐从聚集到逐步分解,加工场所、就餐地点随之增加,我们每天约对269个灾民、施工队就餐点进行两次巡查。至今没有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6、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1)加强卫生健康宣传
为提高灾民的防病意识,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方式,开展宣传工作。多次对消杀员、村防疫队长、政府卫生防疫负责人、义务报病员、村组长、社区卫生负责人、施工队负责人和村医生进行卫生防疫知识培训。撰写广播宣传稿,制作大型标语四幅,发放宣传单、张贴温馨提示,入村入户宣传。同时,组织灾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扫卫生、清除垃圾、清理阴沟,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孳生。
(2)开展卫生防病知识问题调查。对负责片区的灾民进行问卷调查,你喝什么水、剩饭菜怎么处理、是否吃凉菜等问题。共调查129人,回答不喝生水有115人,不吃剩菜饭有113人,不吃凉菜有113人。
7、开展医疗救治和心理干预
在我们住地设立医疗救治点,由2名队员(州医院医生)负责对前来就医的灾民进行医疗救治,共诊治灾民、部队官兵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机械施工人员334多人次。同时,对有心理问题的灾民,进行面对面人际交流方式、心理疏导,较好地缓解了灾民心理疾患,帮助他们树立了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共开展健康咨询334余人次,心理干预200多人次。
8、信息报道
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并形成书面材料,并将信息及时报送相关部门,为灾区抗震救灾防病指挥部宏观管理与防病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共完成二十期《黔南州赴川抗震救灾防病工作简报》。
四、存在问题:
(一)统一规划的活动板房安置区在搭建的过程中,防疫部门未提前进入,安置区内卫生设施配套问题较多。
(二)村级防病队伍人员不足,报病意识有待加强。
四、工作建议
(一)规范活动板房卫生配套设施建设:活动板房建设初期应充分考虑供水系统、下水系统、食堂、浴室、厕所、垃圾收集点等卫生配套设施建设,务使布局合理,符合卫生标准;立长效机制,确保安置点垃圾及时清运。
(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灾民安置点要建立划区负责、分片包干、门前三包以及卫生检查等制度;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蟑螂)运动。
(三)加强村级防病队伍建设:尽快落实村级防病队伍人员,人员一定要专职;开展村级防病队伍培训;落实监管机制。
(四)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加大重点区域重点宣传,各安置点可因地制宜地开办卫生防病专栏、橱窗,制作卫生宣传展牌、警示牌、标语口号,广播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个人工作总结赴川抗震救灾防疫工作队第二队工作总结(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