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0元,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40元。2006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0元,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50元,比2005年提高了10元。2007年农村初中每生每年公用经费122元,农村小学每生每年公用经费52元,比2006年各提高了2元。四是落实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成立危改领导小组,设立危房改造资金专户,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进行专户管理。2005年起我市的d级危房改造项目有22个,拆除危房面积18290平方米,计划新建校舍面积47841平方米,目前已投入1396.2万元,新建校舍面积22447平方米。目前市政府正制定出台《关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不减少,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五是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收归市财政,做到统一、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按照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标准,以及省统一规定的职务津贴和岗位补贴标准,纳入市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到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账户中。
二、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主要问题
我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xx市的要求以及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
农村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薄弱校,城区的优质资源也十分有限,一部分农村学生涌入城区学校借读,造成城区学校难以承受,农村学校也因此造成生源锐减,教师编制和办学经费减少。
二是教育经费投入难以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学校公用经费仍然有限,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校舍设备维修费、设备购置费等安排不足,校舍、课桌椅等破损无法得到及时修缮,图书、教学仪器、信息技术设备等无法得到及时添置。
三是教师队伍配置调整有待优化
农村教师的编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规模小的学校按生师比例配置教师,难以开足学科;学科结构也不够合理,特别是中学的体、音、美、史、地等学科师资紧缺,小学的英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紧张,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近两年的城区学校向农村招考教师也造成农村有限的骨干教师的流失,加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此外农村教师待遇低班主任津贴少,代课教师工资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学生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学校周围仍然存在各种营业性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留守儿童和外来农民工子女家庭监管缺位,一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约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气。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显得过于单薄。农村初中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跟随父母到工厂打工、外出经商和出国等成为流生的主要原因,使义务教育巩固学额形势依然严峻。
三、下一阶段工作措施
《义务教育法》是新形势下我市加快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提高对义务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统筹和实施水平。下一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均衡发展
1、尽快落实农村特别薄弱的学校建设。加快对诸如农业中学、首祉中心校等学校的建设,改变这些薄弱校年复一年、变化不大的学校面貌。同时注重加快初中布局调整步伐,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
2、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城区教师招考结合布局调整进行,招考方法从城乡均衡的角度予以改革,确保农村学校骨干教师不因招考而流失。积极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骨干教师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同时根据农村中小学规定课程和教育教学任务的需要,结合在校生数和班额情况配备教师,少于100人的农村学校按班师比1:1.5配备教师,以保证学校正常教师活动的开展。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作汇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情况汇报(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