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客观评定成绩,强化荣誉激励。荣誉是组织对个体的肯定评价,是满足自尊需要、激发进取动力的重要手段。接收单位要经常了解挂职干部的工作情况,对他们做出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挂职干部,及时给予必要的荣誉和奖励,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增强工作信心。今年初,沭阳县一名挂职干部因引进重大项目,县委县政府授予他"招商引资特别贡献奖"称号,全县获此殊荣的仅有两人。去年我们组织市内媒体对省派挂职干部的事迹进行专题采访,在报纸、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专栏连续刊载和播放,增强了挂职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对挂职结束回原单位的干部,还给他们颁发"荣誉市民"证书,鼓励他们继续关心支持地方发展。
三是体现组织关怀,适时职位激励。干部对职位职级的追求是合理需求,必要的职位调整和晋升可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挂职期间,接收单位可根据挂职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等情况,适时让其担任更重要的职务。2007年省委选派到宿迁市挂职的6名干部最初都挂任县区委常委、副县区长,市委针对他们素质提升快、工作热情高、实绩显著的情况,先后明确其中一人兼任市委副秘书长,明确一人为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挂职结束前,接收单位要主动与派出单位沟通,对表现优秀的干部,建议派出单位适时提拔重用,或者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正式交流到地方,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近年来先后有11名省派干部挂职结束后自愿留在我市任职,市委选派的挂职干部也有一批留在基层工作,并逐步成长为主政一方的领导。
三、生活上要热情关心,让挂职干部"无牵无挂"
基层的工作生活条件比上级机关艰苦,挂职干部离开原工作单位、离别家庭亲人到基层工作,必然要有一定的付出和牺牲。接收单位要给予热情的关爱,着力打造拴心留人的工作氛围。
一是创优环境,缩短时间"磨合"。对挂职干部在工作上要一视同仁,在生活上则要厚爱一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挂职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尽可能考虑得周到一些、细致一些,营造宽松环境,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工作。当挂职干部工作生活中遇到实际困难时,尽力帮助协调解决,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在基层工作。要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积极支持、协助挂职干部开展工作,形成合作共事、有利于干部锻炼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是上下联动,加强资源"整合"。挂职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需要组织部门、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共同努力。作为接收单位,应主动加强与上级组织部门和派出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反馈培养计划落实情况、挂职干部现实表现情况,交流探讨做好挂职工作的方法措施,促进挂职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可建立互访制度,接收单位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到派出单位反馈情况,也可邀请派出单位领导实地调研考察挂职干部的工作。认真做好挂职干部的年度考核工作,挂职期满时客观公正地对挂职干部作出工作鉴定,并及时抄送派出单位。
三是注重交流,促进感情"融合"。经常与挂职干部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当他们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时,多给予鼓励,帮助总结经验教训;对他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提醒帮助。挂职干部相互间的工作交流、情感交流很有必要,接收单位可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让他们交流挂职体会,相互学习借鉴。近几年省委选派到宿迁市挂职的干部比较多,我们及时成立了挂职干部联谊会、经济发展促进会,为他们提供交流平台。每年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前夕,市委还把挂职干部请来召开茶话会、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和他们一起过节,畅叙深情厚谊,营造创业氛围。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汇报材料基层单位如何充分发挥挂职干部工作成效(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