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有份调查结论表明:70%的公司破产是由于内控不力导致的。当英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巴林银行宣布倒闭、2004年中航油折戟沉沙、直到2005年的国储铜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人们探寻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被人们称为现代企业稳健发展的“稳定器”——内控制度在这些企业成了一纸空文。企业积累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从总体上使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各业务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这无疑会促使企业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而要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必须明确内部控制定义及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上补充完善,才能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适合企业自身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方法。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文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的纲领性文件,对企业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启示作用。
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它职员共同作用,为实现经营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的最高层参与到整个机构的运作中,以实现组织目标。内部控制不应仅仅着眼于会计和财务报告,还应针对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和遵循法律法规。
2004年9月美国COSO委员根据萨班斯法案的相关要求,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标志COSO委员会最新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面世。COSO-ERM框架是一个指导性的理论框架,为公司的董事会提供了有关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企业风险管理本身是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与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进行多层面,流程化的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它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五个要素的基础上, COSO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增加到八个:(1)内部环境;(2)目标设定;(3)事项识别;(4)风险评估;(5)风险应对;(6)控制活动;(7)信息与沟通;(8)监控。在原有的三个目标基础上又增加了战略目标。目标和要素有直接联系,目标是企业力争达到的,而要素则说明企业实现目标需要什么,当所有的要素存在并有效运行,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财经金融衍生金融产品的内部控制研究——中航油事件引发的内控思考(上)—(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