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在运力投放过程中不断加快运输结构调整。
2003年年底,我县客运市场共有农村客运班车63车,面包车45辆,客运线路仅有5条,运力处于饱和状态,且经营主体多、车辆状况差、安全系数低,农村道路客运安全隐患多、经营不规范。为此,在农村客运线路运力投放上提倡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实现运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运输结构调整,使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具体实施中坚持“三个结合”:运力投放与客车更新相结合、运力投放与运输结构调整相结合、运力投入与客运市场稳定相结合。第一次运力投放于2004年下半年进行,主要对曲周—河南町线进行运力投放,采用客车全线更新,老车全部退出,新型、环保、节能的客车投入运营。新车投放由符合客运经营资质的畅通公司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进行统一安排购置,实行统一营运标识、统一载客站点、统一服务标准的“三统一”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第二次运力投放主要在以曲周—依庄、曲周—候村、曲周—大河道、曲周—安寨、曲周—呈孟等线履盖的县南部区域内进行,采取的方法是由畅通运输公司实行入股联合投资和租赁承包经营。对这个区域的客车,运管部门确定客车投放总量,企业则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安排各线路班次和运力投放,实行冷、热线捆绑或轮流排班的运营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企业优势发挥空间,促进农村客运事业可持续发展。以上两次客车更新淘汰的旧车,视车辆技术状况,能继续营运的改批到其它线路继续营运,车况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予以取缔,强制退出客运市场。第三批运力投放重点放在农村客运支线和偏线上进行,将前两次更新时所保留下来的旧车予以全部更新,计划2007年年底完成。
在运力投放中,我站倡导优化资源配置、节能降耗增收的管理理念,以中型中档客车为主,兼含中小型、节能型客车。在新增线路曲周—龙堂循环线的运力投放上,考虑到该线路面窄、沿途小村庄多而密的特点,选择了6辆面包车进行投放,既有利于循环发车,定点、定线运行,又能灵活方便地集散乘客,颇受当地农民欢迎。
四、统揽全局,完善管理,及时解决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深层次矛盾。
客运市场稳定是当前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敏感的话题,“村村通”客车过程中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直接触及到各方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必须要树立全县农村客运“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既要增强预见性、敏感性,统揽全局,超前运作,又要兼顾各方,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维护农村道路客运市场稳定的主动权。我站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县域客运市场实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且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及时捕捉客运市场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化解不利因素,消除利害冲突,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开创运输管理新局面,才能实现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三方的和谐共存。
一是有效解决客车运力增长与客运市场稳定的矛盾。要实现“村村通”目标必然要引起运力的增加,但客车盲目增加或大范围更新,一方面会造成新的运力过剩、市场供需失衡和市场秩序混乱,另一方面会导致淘汰业户失业,容易出现车户集众闹事、上访的不良后果。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向社会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另一方面积极向县政府汇报、沟通,争取政府发文予以支持。在运力投入上,实行运力投入与客车更新相结合的办法,采取分批分线、分批分片,分阶段分措施进行,使运力增与减控制在预想范围之内。首批运力投放是依托于曲周—河南町线路的客车更新,共投放新车10辆,原线17辆客车15辆淘汰报废,2辆改线继续营运,运力总量减少了5辆。第二批运力投放,除曲周—魏县线投放6辆中型车外,主要依托曲周南部区域5条线路捆绑式客车更新,共投放新车25辆,原线46辆客车淘汰报废41辆,改线5辆,第二批运力总量减少10辆。通过这两次运力投放和客车更新,我县农村客运运力呈现总量减少的趋势,共减少客车15辆,这一做法,成功实现了客运总量减少、农村班车效益提高、农民乘车便捷安全三个目标的最佳结合,为创建健康有序文明的农村客运市场环境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还在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利用车户座谈会、广播媒体、公示栏等多种渠道及时向车户进行宣传、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保证车户知情权,并在每次客车更新中与车户签订协议,使车户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应负的责任,事先做好稳定防控工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客运站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