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 多想法子
我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之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改革得比较彻底,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所有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招工未进编人员、安置未进编的退伍兵和大中专毕业生)都参与了改革,分流人员全部脱钩断奶;另一方面上岗的工作人员有了基本保障(财政拨款)。通过改革,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的一些老大难问题,都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乡镇事业单位不仅人员减少了,负担减轻了,而且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搞活了。我们深切体会到: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突出抓好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较为复杂,既有编制人事部门承认的在编在岗人员,在编不在岗人员,又有已招工录干,因历史原因长期遗留的未进编人员,还有一些分配安置未进编的城镇退伍兵、国家计划内大中专毕业生等。为了把此次改革搞彻底,不留尾巴,区里决定给这三类人员平等的竞争上岗机会,但是哪些人上岗,哪些人分流,谁去谁留,不搞党委内定,完全按照改革方案,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在民主测评和竞争演讲中,不仅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参与评分,而且属于改革对象的人员个个参与评分,都是当场评分报分,当场公布结果,并将结果对外进行公示。
二是多方筹资、脱钩断奶。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分流人员彻底脱钩断奶,解除与原单位的行政依附关系和人事劳动关系。我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流的主要渠道是转体分流和精简分流,这两种分流渠道都是对分流对象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解除与原单位的一切关系。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我们要求各乡镇对分流人员年补偿标准全区大体平衡,一乡之内基本平衡。为了保证补偿金一次性发放到位,我们采取了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主要是通过乡镇财政挤一点,变卖事业单位资产筹一点、上岗人员借一点等方式解决了分流人员补偿金的来源难题。各乡镇都与分流人员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并行文明确,其人事档案及关系全部交区人才交流中心,做到手续完备,程序到位。
三是聘用上岗,新定工资。为了保障上岗人员的权益,通过这次改革,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的管理,明确上岗人员全部签订聘用协议,全面实行人事代理,打破事业单位用人的终身制,使乡镇事业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转变,单位与个人的关系由行政任用关系转变为平等的聘用关系;待遇方面一改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打破档案工资制,实行档案工资与实发工资相分离,以岗定酬。乡镇事业单位按岗位确定工资标准,其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原来人事部门核定的几百甚至上千元改为基本工资四百至六百元,奖金和福利实行浮动。与工作绩效挂钩,按目标管理考核。
四是编制调控,用人自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农村税费改革后,尽管我区财力十分紧张,但区里还是将改革后事业单位站所人员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由区里按人头拨付基本工资每人每年8468元。同时,区里将乡镇事业单位的用人权完全放给乡镇,区里只核定各乡镇事业单位的编制总量,具体到各站所定多少编、用多少人、用什么人,完全由乡镇自主确定,此举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工作的针对性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个到位 迈开步子
一是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区委书记王孝山同志多次听取汇报,并就有关重要问题作出指示,给予支持。区委副书记袁云波、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罗少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华等同志多次对乡镇站所改革进行专题研究,并下到乡镇进行现场指导。整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期间,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2次,区改革领导小组3次开会,区改革办多次召集乡镇负责人开会商议。乡镇党委政府也把事业单位改革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书记乡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承办具体工作,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区改革办工作人员也每人联系一个乡镇,现场指导、督查改革工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有关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探索(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