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和制定茶叶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当前的茶叶生产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耕作加工技术,很不适应茶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限制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要尽快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经验结合起来,确立合理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措施,形成以云南特有的大叶茶生产为基础的茶叶生产标准,这对于创制名牌茶品,扩大滇茶市场,建设现代化的、高效益的茶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茶叶生产经营体制,是体制创新的当务之急。按“三结合一体化”发展起来的牛洛河茶厂,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资的大渡岗茶厂,经过股份制改造的龙生茶叶公司,都在探索体制创新的路子,发展势头很好。现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为核心的“三结合一体化”生产经营方式已在全省产茶地区推广开来,但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大改制力度,对国有、集体茶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只要有利于国家、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当支持和保护。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扶持茶叶大集团加快发展,以提高茶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七)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为追求健康长寿,人们对天然的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趋之若鹜。要适应这种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茶叶的品质特性,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和茶用品,不断延伸茶的产业链,做强做大茶产业。同时,在茶业结构调整中,要与发挥云南花卉、天然药物的种植优势紧密结合,开发香花茶、草药茶、保健茶的产品和市场。近三年来,元江、思茅两地分别种植了5838亩和400亩茉莉花。因其花期早、花期长、产量高、香味浓、品质好,吸引了一些原来在广西加工花茶的客户前来投资。如投资元江的玉元茉莉花茶叶公司,年预计产鲜花700吨,加工花茶938吨,工农业产值1721万元,大大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
(八)创造名牌,开拓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市场。浙江以“龙井茶”这个独有品牌,2.73万吨的名优茶创产值14.8亿元,平均每公斤54.8元。云南名优茶仅有0.78万吨,产值1.47亿元,平均每公斤18.85元。普洱茶、滇红是云南的名优茶,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要尽快建立技术质量标准,创造和发展普洱茶、滇红系列的名牌产品,抢占市场,提高效益。
世界茶叶市场有一个新的动向,即茶叶交易中心从消费国转向生产国。我国也有这个趋势,目前全国主要茶区都建立了产地批发市场,仅浙江就有40多个。而云南作为产茶大省,市场建设相当滞后,专业市场刚刚起步,有场无市,无序竞争,严重制约着茶业的发展。因此,在普洱茶、滇红产地建设茶叶批发市场,培育和壮大昆明中心城市茶叶的绿色批发市场,建立茶叶销售网络的电子商务绿色市场,举办全国茶叶交易会、名优茶展销会,制定鼓励开拓茶叶市场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是云南茶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发挥云南茶叶的优势,紧密结合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开拓茶叶的绿色国际通道,立足积极开拓内销市场,恢复东欧及穆斯林国家市场,大力拓展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全面进行营销创新。
(九)走出去,引进来,建设开放式的茶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须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建设开放型、外向型茶园,发展“定单茶”、“创汇茶”,建设开放式的茶产业。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吸引非茶企业投资茶业,开展与国内外茶叶大企业的合作,促进茶叶深加工和形成全球性的营销网络。要争取国家批准在云南设立绿色食品认证的分支机构,努力引进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争取更多茶叶产品得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开拓云南有机茶的世界市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