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茶产业是云南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只要引起重视,加大投入,资源优势就会变成经济优势。据专家测算,如果茶叶单产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每亩可增产15公斤,现有207万亩的采摘面积就可增值3.1亿元;如果提高茶叶质量,每公斤农业产值增加10元,现有产量7.5万吨就可增值7.5亿元;深加工潜力就更大,如果每公斤通过加工增值20元,现有茶叶产量7.5万吨就可增值15亿元;如果在发展名优茶上狠下功夫,培育10%的高档茶、20%的中档茶,平均每亩产值达到大渡岗目前的中等水平2000元,则全省茶叶可增值40亿元。另外,如果使出口茶从现在的1万吨达到3万吨,可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加上现有产值,在今后若干年内形成100亿元的大产业是很有希望的。但这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来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要综合运用税收返还、技术改造、退耕还林、扶贫、市场建设、科技推广等政策和措施,向茶产业和茶文化倾斜,实实在在地推动云南茶产业的振兴。
弘扬茶文化
茶香的隽永,茶文化的典雅,使中华文明更具韵味和魅力。片片清丽香醇的茶叶,本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奇妙载体。要振兴茶产业,必须弘扬茶文化。
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经济起飞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茶道迅速崛起成为“国礼”;韩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大兴茶礼,国家级进茶仪式表演者多达54人;我国台湾、香港位列创造亚洲经济奇迹的“四小龙”行列,中华茶艺在两地兴起,香港的“无我茶会”有5000人参加,显示出中华茶文化的巨大魅力。随着中国向新的世界经济强国迈进,中华茶文化必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灿烂辉煌。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现在社会、人文、哲学、宗教、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医药、保健、工艺、考古等广泛领域。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自古以来,爱茶者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文人雅士,也有凡夫俗子;既有汉族茶文化,也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彼此渗透、互相影响,融汇成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
民众创造了茶文化,名人提高了茶文化。公元8世纪后期写下《茶经》的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唐代诗人卢仝写下了传唱千年的《茶歌》;陆游写茶诗三百篇,苏轼伴着紫砂茶壶吟诗挥毫;乾隆皇帝四次造访西湖茶区,加封“御茶”18株;著名作家老舍酷爱茶艺,留下名剧《茶馆》;毛泽东主席喜欢以茶会友,写下“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的诗句。
茶文化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但茶文化在历史演进中,始终内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精神相契合。诗人韦应物说: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源。”卢仝的《茶歌》,更道尽茶性之神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信息时代,风云变幻,节奏紧张,关系复杂,人们非常需要松弛神经,调适心灵,升华精神。茶被誉为“灵魂的饮料”,对人心有一种特别的陶冶作用。通过茶文化的熏陶,“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可以升华人的精神,有利于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弘扬茶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设新茶学。茶学是一项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事业,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既包括对茶叶品质及其种植、加工、贮运、销售的科学研究,也包括对茶叶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的理论探索,这是奠定现代茶文化基础的必需之举。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5)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