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大类项目”开发建设成效明显。一是“中国亚麻城”轮廓日渐清晰。走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子,构筑起了温州式的小规模大群体产业开发格局。营销体系初步确立,2004年,亚麻系列产品营销额达到4.1亿元;加工规模不断扩张,麻类加工企业发展到147家,全县干湿纺、织布、编织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8万锭、1200万米和50万套(件),拉动社会就业2万人。二是“中国东北民猪之乡”短链产业化初步形成。抓住扩繁增量、标准化养殖、市场对接三个环节,东北民猪商品量达到35万头,二级扩繁场达到28个,扩繁点增加到52个,域外连锁店发展到16家。三是“滨北**经济带”实现分区启动。2004年,经济带共上马25个子项目。东方和林荣两个小区入驻企业9户,瑞全制药已通过GMP认证,绥奥汽车内饰板项目已进入设备订购阶段。四是城市经营多领域开发效应初显。制定并实施了城市经营总体规划。2001年以来,采取土地、房产等资产置换办法,改善了公安局等8个部门的办公条件,节约政府投资1200多万元;以政策吸纳、环境聚集撬动民间资本,2001年以来,连片开发住宅小区4个,建筑工程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纳入运营的国有资产达到1.3亿元;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收储土地26万平方米,显化土地资产3700万元。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突出解决水制约问题。2001年以来,打抗旱机电井和人畜饮水井463眼,中井4500眼,380个人畜饮水困难村屯已经有292个得到缓解。规划了59个库塘池建设项目,目前已有24个启动实施,其中,总库容177万方的大红星水库已投入使用,隆盛河水库即将动工。在财政厅、发改委、水利厅等部门支持下,筹资2775万元完成了城镇应急水源工程,打水源井5眼,铺设给排水管线41.6公里,城镇居民吃水难和工业生产用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突出解决路制约问题。2001年以来,争取省、市支持,投入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通乡通村道路建设资金5100万元,对15条99.6公里路面进行了改造;另有4条55.3公里正在施工;投资400万元修农道桥10座;以立砖改造城镇巷道69条(40条正在改造)。突出解决公益设施建设滞后问题。2001年以来,新建农村中小学42所4.8万平方米,社会化融资新建镇内中小学电教楼、宿舍楼面积3.2万平方米,完成了农村高中布局调整,高中入学率达到90.5%;修缮、新建农村敬老院、老年公寓14所7300平方米;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7所3800平方米。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理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从实撤并4个乡镇,合村73个,并校53所,精简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521个;承担了全省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任务,建立完善了“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妥善解决土地纠纷5400户5万亩;化解乡村债务2045万元;完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178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入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和哈尔滨阳光纺织贸易有限公司,对黑兰麻纺实施剥离分立和嫁接改造,以租赁经营和股份制的方式组建了三和亚纺公司和朝阳亚纺公司,使原有8000锭的生产规模扩大到1.6万锭;以等额承债、买断等办法,盘活了米厂和玻璃纤维厂等资产1.5亿元,县属企业全部退出国有。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国有民营办学,完成一中、六小国有民营改革;推行教师聘任制,2002—2004年,全县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两次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着实解决各种实际问题。2001年以来,有11950人纳入城镇低保;5.3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436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68.3%;累计救助贫困生14013人次;补齐1993年以来的干部教师工资、补贴欠账近亿元;发放救济粮8700吨,发放救助资金1300万元,农村21万人次得到救助;从实解决历史积淀的信访疑难案件800余件,理顺群众情绪,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作汇报对省委书记的汇报提纲(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